[转帖]宋朝的吃喝玩乐

宋朝的吃喝玩乐

作者:方锁儿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1de85401008fc9.html

宋朝在中国人的历史印象中是个屈辱朝代,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在经济和文化上代表了世界封建社会发展的顶级。不然也不会让一个叫李约瑟的英国人发出:“回到中国的十一世纪,我们犹如来到最伟大的时期”这样的感概。

宋王朝特别是北宋太平兴国之后至宣和以前的一百多年间,对外虽然与辽、夏时有征战,但以金钱换和平的形式保证国内的太平之世。当时,北宋财政收入的峰值达到1亿6千万贯,相对比之下那时中国的GDP肯定和现在的美国有一拼。宋与辽、夏签下的“岁币”约盟,如果均摊到人口过亿的北宋人身上,平均下来每人每年的负担大约是几个铜钱,也就是换武大郎两个烧饼的价。试想,每人每年少吃两个烧饼,就可以天下太平,不用死人,不用耽误生产,不用政府负担庞大的战争成本,并且可以在边境开始设立的“榷场”中得到必需的战马等军需物资,而且还可利用巨大的贸易顺差将辽、夏人创造的财富慢慢地归结到自己的手中,看来宋朝人早在千年前就进行了经济战争的实践,应该说宋朝人不窝囊。

现在让我们联想一下宋朝。在一个太平的文人时代,社会崇尚什么,当然是享受。就象现在一样,处处谈时尚,个个说享受。说到享受当然离不开吃和玩,宋人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很真实地反映当时宋人的生活时况。在北宋中期时候,市民阶级的发展已经很壮大,在东京城里非农业居民已占到八、九层之间,仅是做餐饮业和娱乐业的人都在二、三万户以上。当时的东京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交流中心,在那里,北馔、南食、川饭等几种菜系互相竞争,使饮食业变得丰富,形成“饮食混淆,无南北之分”的局面。颇似今天川菜入粤有粤味,粤菜入京有鲁风的特点。从《东京梦华录》《梦梁录》等文献的记载来看,两宋的烹饪技术已经相当高超,有烹、烧、烤、炒、爆、溜、煮、炖、卤、蒸、腊、酒、冻、腌等几十种,每一种都可做出二十多个品种。另外,宋时的东京城已无唐时的宵禁制度,只要你有钱可以HAPPY到天亮,那时的瓦肆、勾栏比现在的夜总会还多。

勾栏、瓦肆是城市中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它是城市繁荣、商业发展、市民阶层队伍扩大的结果。勾栏是在瓦肆中用栏杆之类东西组成的小的演出场所。在瓦肆里的勾栏分不同的经营种类,除了吃还有经营衣、物及表演的东西。现在日本盛行的相扑也是根据宋人演化的,那时的宋人并不似现在人以为的那么封建,在相扑节目中经常有女子相扑,和男人一样赤裸上身,仅在腰间围条布巾,有点类似今天美国的自由搏击和艳舞的合成体。当然,那时的女相扑手不一定长的好看,但也绝不是日本相扑手那般肥硕、难看。据《东京梦华录》的记载,当时东京桑家瓦子有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等,可容数千人”。“瓦中多货药、卖卦、喝故衣(卖旧衣服)、探、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真可谓包罗万象。

东京城里除了众多瓦肆,还有众多规模庞大的酒楼和饮食店铺。据《东京梦华录》的记载,当时汴京有仁和楼、潘楼、白矾楼、长庆楼等72家大酒楼,其中又以东华门外白矾楼为最大,有五座三层楼的高房,楼房之间又有“飞桥栏槛,明暗相通,珠帘绣额,灯烛晃耀”,每日喝酒吃饭的人都在千人以上。普通的饮食店,几口人就可以搞定,但在当时一些饼店,光做饼的炉就有50多个,以2人每炉计算,厨工已超百人。如此规模的饼店,恐怕在乾隆时期也找不出几家来。

在回到吃上面来。宋朝食品种类丰富,据当时的文献记载仅东京城里的食品有二百多种,不但早市与夜市上的小吃很多,在夏季还有冷饮,在千年之前这恐怕也是有中国人才能享受到这样的好东西了。除了这个,恐怕很少人会知道我们现在喜欢吃的爆米花也是那时候发明的。在新春来临之际宋人用爆米花来卜知一年的吉凶, 姑娘们则以此卜问自己的终身大事。范成大在《吴郡志·风俗》中记载:“爆糯谷于釜中,名孛娄,亦曰米花。每人自爆,以卜一年之休咎。”可见那时的爆米花不仅仅是小姑娘的零食哟。

火锅始于南北朝间,但在宋代,火锅形式和造型与现代火锅几乎一样了,并大量出现文本记载中。传说由忽必烈发明的涮羊肉,其实为宋人创举。宋人林洪在《山家清供》中明确记到,“师云:山间只用薄批,酒酱、椒料活之。以风炉安桌上,用水半铫,候汤响一杯后,各分以箸,令自夹入汤摆熟,啖之,乃随意各以汁供。由此可见这种吃法不再是炖和煮而是“涮”。林洪还根据当时“浪涌晴江雪,风翻晚照霞”的美景。为这种吃法取了一个浪漫的名字叫 “拨霞供” 。后来“拨霞供”的吃法传开,人们争先效仿。不久人们已用各种肉类和蔬菜等,都用此种方法涮食。

宋朝发明的小吃还有很多,如“角子”是一种蒸的大饺子,现在北方的农村也能经常见到,我小时候曾吃过奶奶做的苋菜角子,以苋菜为主加猪油炼过的油渣包成,虽然制作简单但现在想起来还是满口流涎。那时还有我们现在吃的面条,当时叫“索饼”,想吃流传下来的东京索饼一定要试下河南正宗的烩面才能体会到宋朝的味道了。其它的还有“焦碱水锥”(炸元宵)、“浮团子”(汤圆)、“油条”、“糖糕”、 “蛋炒饭”等等真是不可胜记,连调味品酱油的名称也是那时候定义的,林洪著《山家清供》中有“韭叶嫩者,用姜丝、酱油、滴醋拌食”的记述。

说到宋朝最经典的食品,本人以为当首推包子。这倒不是因为孙二娘卖的人肉包子和武大郎的炊饼在人们印象中深刻的原因。在宋时,面食类皆称为饼。宋时的包子也称为“馒头”。别看包子这个在现在看来没多少人吃的东西,在那时可是尊贵的食品,只在重大节庆时才用。宋人王栐在《宋朝燕翼贻谋录》说:“仁宗诞日,赐群臣包子。”一次,宋神宗亲自去视察太学府,正逢太学生们吃馒头。宋神宗见太学生们吃得正香于是与太学生们共分享起来。宋神宗品尝之后大悦曰:“以此(包子)养士,可无愧矣!”“大学馒头”之名因此在宋朝广泛的传播起来,食者莫不引以为荣。后来岳飞之孙岳珂曾写下诗赞美包子:“几年太学饱诸儒,薄枝犹传笋蕨厨。公子彭生红缕肉,将军铁杖白莲肤。芳馨正可资椒实,粗泽何妨比瓠壶。老去牙齿辜大嚼,流涎才合慰馋奴。”由此可想而知包子开始不是个凡物,是贵族和文化人的专用食品。及到稍后,包子做法流传民间,花样也多起来。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记载的包子种类有:四色馒头、细馅大包子,生馅馒头、杂色煎花馒头、水晶包儿、笋肉包儿、虾鱼包儿、江鱼包儿、蟹肉包儿、鹅鸭包儿、糖肉馒头、羊肉馒头、太学馒头、笋肉馒头、鱼肉馒头、蟹肉馒头、假肉馒头、笋丝馒头、裹蒸馒头、菠菜果子馒头、辣馅糖馅馒头等等种类特色的包子。宋朝真可称为包子的天堂也。  

吃和民生有很大关系,纵观宋朝农民起义是在封建王朝中最少和影

One thought on “[转帖]宋朝的吃喝玩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