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认识自己,是开创一切伟大事业的前提

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出兵伐魏。
诸葛亮制定的作战计划是:由赵云、邓芝作为疑军,占据箕谷,吸引敌军火力。自己则亲提10万大军,兵出祁山。因大军行动迟缓,需要有先锋部队快速占据祁山之后的战略要地“街亭”,固守以待大军。
守街亭这个重任,诸葛亮交给了自己的参军(参谋长)马谡。在马谡带着2.5万人出发之前,诸葛亮反复叮嘱马谡,一定要在街亭当路扎营、修筑壁垒抵挡魏军。
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马谡并没有听从诸葛亮的安排,而是自作主张依南山扎营,结果被魏将张郃率军围困在山上,失去水源,蜀军大败,四散逃命。马谡只带着少量士兵突围,后被诸葛亮斩首,享年39岁。
因街亭被魏军占领,蜀军已失去战略优势,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就这样草草结束。

在现代战争中,占据高地压制敌军,是一种常用的战法。朝鲜战争中的长津湖战役,决定最终战争胜负的就是看谁能占据长津湖周围的几个高地。
即使在古代,占据高地冲击敌军,也有很多优秀的战例可供参考,蜀汉的五虎将就经常占据高地冲击敌军,一点问题也没有。
所以,马谡的战法乍看上去是没有问题的。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
问题出在,马谡是一个文官,骑马他应该是会的,但冲锋是绝对不行的。你说让他战场厮杀?估计他能不从马背上摔下来就不错了。所以,这支军队到了他手里,是完全没有机动突防能力的,只能据寨固守。
诸葛亮知道这一点,所以让他当路扎营,只管在那守着。只要马谡后方的粮草能接济上,哪怕打不过魏军,损失点兵马,只要街亭不丢,那就是胜利。
但是马谡不这么想啊,他估计是第一次带这么多兵,心情有些激动,心中默念一定要像五虎将一样,打个大胜仗。这争胜之心一起,所有的军事部署全都乱套了。
等马谡真正操作起来,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本来是要冲击敌军的,结果反被敌军围困在山上,连寨门都出不去。蜀军又渴又饿,兵无战心,最终四散逃命。

马谡是很有才能的一个人,诸葛亮经常同他谈论兵法、通宵达旦,诸葛亮南征(七擒孟获)的指导思想“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也是他给出的。
看起来履历很不错的一个人,为什么一出去打仗,就掉了链子?
由街亭之战可以看到马谡有一个很大的缺点,那就是知彼不知己,对自己认识不足,总觉得“别人行我也行”,结果一不小心,重要的事情办砸了,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我把人生总结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认识自己;
第二个阶段:认识世界;
第三个阶段:改造自己;
第四个阶段:改造世界;

马谡的“认识世界”,做的还是很不错的,兵法娴熟;但是因为他在“认识自己”、“改造自己”方面的缺失,导致他在接到一个“改造世界”的任务时,选错了策略,导致任务失败。
可见,正确的认识自己,是开创一切伟大事业的前提。因为这个世界的一切规律,是通过我们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的,通过我们自己的思维去提炼的。如果我们的眼睛、我们的思维出了偏差,那么我们最终得到的世界规律,是扭曲的,是不真实的。
实事求是是正确认识世界规律的前提;而正确的认识自己,则又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很多人想直接跨过人生的第一个阶段,直接进入第四个阶段“改造世界”,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最近这段话很流行:
你所赚的每一分钱,都是你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变现;你所亏的每一分钱,都是因为对这个世界认知有缺陷。
你永远赚不到超出你认知范围之外的钱,除非你靠运气;但是靠运气赚到的钱,最后往往又会靠实力亏掉,这是一种必然。
这个社会最大的公平就在于:当一个人的财富大于自己认知的时候,这个社会有100种方法收割你,直到让你的认知和财富相匹配为止。

这段话之所以流行,是因为它道出了社会的真相。但是,我觉得,认识世界,必须以认识自己为前提;否则,我们每个人都很有可能重蹈马谡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