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为什么中国文明发展到宋明会两次亡天下?
汉唐及其之前的时期,诸夏内部再怎么不堪(农民起义、藩镇军阀混战等大型内乱)也不会全境沦陷于异族,哪怕是五胡入侵导致北部的半壁江山沦丧,但最终也有隋唐的涅槃重生!中华在隋唐时期迎来初次的民族复兴和故土光复!可见,宋明以前华夏王朝的下限和容错率都没那么低啊。
所以,到底是出了什么问题?唐宋交接和变革之际肯定发生了什么才会导致两次悲剧的发生。
这两次悲剧给予我们后人什么启示?应该怎么样做才能预防悲剧呢?
回答:
鹿山:你真的想知道原因吗?可能会震碎你的三观!
先给你一个思路做一个考虑:
为什么元,清出现在宋之后?而宋之前的少数民族政权,比如魏晋时期的五胡乱华,包括秦汉时期的匈奴等,包括南北朝的北朝,少数民族政权都无法统一天下?
而只有汉人才能够统一,比如隋朝是来自北周-西魏-北魏(三个都是少数民族政权),他们拥有那么多“猛人”依然做不到统一。难道真的是生产力?那清朝和元朝的生产力超过了明,宋?
取得天下从来不仅仅靠军事!更是靠利益分配!
不要去看“史书”,而是要看史书背后的“人性和利益”。
史书讲的是“忠臣良将”,是“君君臣臣”,是“君臣庆会”,是“一派祥和”。好像各个都是“道德楷模”,是“阴沟里蹦出个棉花球”,是“大仁大义”。
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吗?如果用现在的说法,这叫“英雄史观”。难道历史就是这些“伟光正们”左右的吗?封建王朝的文臣写史书难道会把农民造反称为“革命”,而不是逆贼?
道德这个东西,是表演给老百姓看的,是用来“愚民”的;若用来做事,那是百无一用!
什么是永恒的,是“人性”和“利益”?
那么,是人性中的光辉还是阴暗?又是谁的利益?皇帝的,百姓的,武将的,还是文臣的?
皇帝的目的是“中央集权制”,只有集权他才能够“均衡各方利益”,才能够实现“权力均衡”和“利益的再分配”。
集权制度下的权力均衡能够把实现完全掌控和绝对统一,利益再分配才能够保障底层的利益,才能保障社会基本的稳定。
正如《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对未来的万历讲:任何人答应你的事都不算数,只有自己能做主的才算数。
不要觉得封建王朝中,皇帝是一言九鼎,完全一人堂!做过领导的都知道,如果你下面的人都不听你的,你这个领导就是个摆设,就是个吉祥物。
这就是系统的执行能力,否则都是阳奉阴违,皇帝的诏书连紫禁城都出不了!!!
而且历史上的皇帝都是短命鬼,即使和平年代,也是各种莫名其妙的暴毙,什么原因呢?
可以说至少一半以上的封建帝王是说话不算数的,这个时候是外戚,后宫,权臣,文官集团说了算,皇帝属于被架空的状态。
而中国封建王朝的矛盾,从始至终其实就是两个矛盾:
1-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外戚后宫宦官的权力来自皇权,所以只能是百分百依附。而文官的权力来自科举,来自对生产资料的掌控,所以个人是依附皇权获得权力,但是文官利益集团却并非依附皇权。
而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表现,虽然皇权从未改变,但相权一直在变。汉朝是丞相,代表的是勋贵尤其是军事贵族的利益;魏晋至唐朝是丞相-宰相,代表的是士族门阀的利益;到了宋朝变成了士大夫(科举贵族);明朝则进一步成为了东林党,一直到清朝(江南士绅)。
到了宋明清,其实本质就是皇权和江南士绅的矛盾;因为这两者的利益是不同的。皇权要的是天下,士绅要的是特权。
既然不是利益的共同体,那就不会是力量的集合体,甚至还是皇权力量的对抗体。
2-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这很好理解,就是利益分配问题。因为在封建王朝,最大的生产资料就是土地,谁掌握了土地,谁就拥有了财富。
而文官集团通过科举制度的特权,以商养官,以官促商,实现了经济和商业的垄断。通过经济特权实现经济垄断和优势,通过经济优势实现教育优势,通过教育优势实现科举优势,进而实现政治优势,最终反哺经济和仕途(荐官制度和承袭制度),这是一个闭环。但士绅们通过这样的方式仅仅只是为了维系其自身利益,而非国家利益。
具体表现为:土地兼并和盐铁茶酒官营。本质就是地方官僚集团在经济上与中央的斗争。当然还表现在税收制度上。(明朝的一条鞭法,清朝的摊丁入亩)
也就是说,文官集团逐渐实现了对基层的经济和政治掌控(土地兼并,皇权不下县)。
如此,中央财政势必枯竭,要知道干什么都是需要用钱的。打仗,赈灾,保障最底层生存防止其造反。底层如果没有保障,结果就是造反!
明白了这些,你就知道为什么宋明两朝亡天下的原因!
以文官集团为首的士绅阶层,通过掌握相权和地方与皇权一直进行着“斗争”,进而在政治和经济上逐渐架空皇权和中央。而当皇权想进行变法改革改变局面时,遭到文官集团的疯狂反击和报复,最终失去天下!
比如宋朝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就是被江南士大夫出卖给了赵宋;而赵宋王朝也被文官集团出卖给了金朝。王安石和范仲淹的变法和新政也都是失败收场。南宋岳飞的北伐失败也是以秦桧为首的文官集团的疯狂打击,最终被害。
所以宋高宗赵构讲:非卿不忠,非朕不明!(这就是皇帝无法实现集权的无奈)
明朝的东南倭患本质就是江南士大夫支持的军事走私集团;明朝也是被江南士绅和山西土财主出卖给了满清。而张居正的改革和雍正皇帝的新政,本质还是向江南士绅下手。结果张居正给抄家,雍正的历史名声一直很差。
所以崇祯皇帝最后的绝望是:文臣皆可杀!(最终发现文臣才是最大的卖国贼,无君无父,有家无国)
当然崇祯皇帝看到的是“文臣”,其本质是:江南士绅文官利益集团。
这群人有家而无国,见利而忘义!
当时间来到今天,就是“个人资本利益集团和文官集团”(想想曾经某位刘姓证-监-会-主-席上台期间,多少江浙沪企业上市,你就明白了)。
但靠道德和自我约束(自我革命)能约束他们吗?
是制度可靠,还是道德可靠?是自我革命可靠,还是人民监督可靠?
而且最近二三十年这群人又抬头了,想想为什么以房产税和遗产税,资本利得税,离境税这些就是做不到?
从人民视角和中央视角,不得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