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五十岁了,人生突然清零了,一切需要从头再来,该怎么办?
五十岁了,人生突然清零了,一切需要从头再来,该怎么办?
吐个槽,你这个问题如果让1949年的国民党老干部们看了,一定关注量10w+。陈克文曾经是当时立法院的一名普通立委,工作地点在kmt最后据点之一的广州,所以去HK看房子,此时房价已经翻了几番,甚至租不起。有个同事晚上和他聊工作,一边痛骂国府腐败无能,表示这个没前途的破班真的不想再上了,一边又叹气说明天还得抢票去台湾。陈克文说台湾也不稳,来香港躲着最好,他本人就打算自此做个自由人,靠书稿生活。对方叹气说,我正是因为人生过半了,又没有一技之长,还上有老下有小,除了当公务员领固定薪水还能干啥?所以国府在哪饭碗在呗!陈克文叹气体制内真是看起来铁饭碗,但是依附过活总是不那么自由,还有破产清算风险。
俗话说,在老中,你只有卷,躺,润三策。如果不想,亦或不能啃上铁饭碗,去国怀乡,那就要面临谋生这个很现实的问题。这里可以参考我们的CC大佬陈立夫同志,他选择去美国做个有尊严有闲暇的蓝领,办了养鸡场。据说他和合伙人考察了60个养鸡场,挑一个便宜的买下来,成交价为4.7万美元,可先付2万元,剩下的分十年付清。陈、胡二人翻箱倒箧,倾尽所有,只凑足8000美元,四下里告贷,经朋友援手,总算把鸡场盘了下来。这个养鸡场,上上下下只有陈立夫和夫人孙禄卿两人打理。夫妻二人天亮即起,晚上很早就休息。工作都有一定流程,除了喂饲料、孵鸡、捡蛋、大小分类、洗蛋、秤蛋、包装和运送外,还得请专家打针。中秋节到来之时,颇有商业头脑的陈立夫将2万个鸭蛋制成鸭蛋黄供应,着实赚了一大笔钱。随后,他又扩大业务,做湖州粽子、年糕、咸鸭蛋等。这段生活虽然清苦,但一家人却也其乐融融。陈立夫表示:“鸡不会像人那么复杂,鸡比人听话,鸡比人好管。”当然还要提醒想头铁润的读者,他在kmt里算是停薪留职,组织档案和社会关系还留着,所以临了还可以回台湾享受退休金和医保。这点别人没法比。
就润学而言,如果你前半生已经有了一定资产,但是又不够移民发达国家,那么千万不要打肿脸充胖子,选择合适的蹲点非常重要。像顶级权贵,比如宋国舅,孔姨丈,直接在阿美莉卡和老外谈笑风生,打牌聚餐。其他没这么游刃有余的,比如黄埔一期将领李默庵,则和几个黄埔校友家庭组团去了阿根廷。虽然语言不通,但是胜在远离是非地,消费低,风景好。在那里他用积蓄买了几间屋做了包租公,老婆利用一间开了个洗衣房,赚取稳定现金流,自己平时还炒炒股票,退休生活过得倒也游刃有余。
对于年轻时候做过小老板,包工头,亦或能输出秩序的任何头头而言,失业或许没这么可怕,无非换个项目继续搞。张发奎去了香港之后,就积极的联系美国的情报组织,拿着自己的第三势力企划书给他们画饼,声称要搞一个自由民主的势力取代俩老牌大厂。其实企划书都是酒桌和几个老哥们搓出来的,名单也都是平时认识的老朋友老部下。张发奎毕竟作为大哥,虽自己不愁吃饭,看部下没生计于心不忍,于是毅然挑起担子再创业。哐哐拿了老美十年天使投资之后,老美终于发现这个公司是虚假项目,停止资助。但那又如何?老哥们起码又开开心心过了十年是吧!这就是老板才有的眼光,一般小市民没这个脸皮也没这个气魄。反过来正是因为人家年轻也敢这么做下来,老了才是张老板。
俗话凡事留一线,日后好见面。跳槽后越来越发达的有之,失败了灰溜溜回去的也属常见。我在知乎就看到有个问题“公司年前把我开除了,现在又喊我复职。现在我没找到工作,要不要回去?”…只能说,中年失业的老伙计,第一要务是养家,面子什么的都不是要紧事。像五虎上将刘峙,背了淮海战役大失败的锅后,不敢回去面对老板怒火,于是和老婆去了印尼,在一个中学以教书为生。领导蒋志清听到他流落至此,不禁唏嘘,召回台湾先是为之前的种种把他臭骂一顿,又给了个闲差。刘峙虽然要面子,可是确实没钱,只得低调的在闲暇之余回忆往事,数年后居然整理出一部《我的回忆》。生前出版,算是一个正经的反思人生过往的稿子。结果去世之后,他家属在传记文学又登出了他「藏之深山」四十年的长文〈皮里春秋〉,同他先前出版的《我的回忆》口气迥异。据说因为对先总统 蒋公憋了一肚子怨气,又在人屋檐下,为了不得罪昔日的老东家和同僚,于是干脆暗搓搓写两个版本。比较倒霉的是熊式辉同志,辽沈战役因为工作摩擦憋了一肚子火,失败后回去述职,心想自己攒了不少体己了,也下决心此去是最后一次伺候蒋公了,于是见面后对着总裁痛痛快快批评二十分钟,有尊严的径直离开,去香港创业了。结果生意辗转越南赔了老本,生计无着。还是昔日的老同事看在眼里,给蒋老板说请,才得以回到台湾。蒋老板因为熊之前的冒犯,还特意发话:不许给他安排工作!知道现实的熊式辉只得苦笑说,我还能如何,只得闭门思过了此余生罢了。他也出版了一本回忆录,余英时教授称赞有加,据说比猪头将军的水平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可惜内地无缘一见。
另外再提醒一下,人到中年最怕急中出错。一旦把前面全部本钱拿去盲目搞投机,很容易后半生积重难返。这种例子数不胜数,就拿上文的张发奎说吧,他的亲戚华岳高想回大lu,说在香港坐吃山空,这边保证他的生活。张发奎劝他说哪怕我养你呢,不要回去。人家不听,结果没几年果然被打成fan革命,从行进的列车跳出去自杀了。其实当时稍有地位和阅历的五十岁er多多少少知道这边的作风,但不少选择回去的人还是心存侥幸,或者想搏一搏赚取更多政治资本,终成黄粱一梦。[do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