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警世通言 老门生三世报恩”有感

读“警世通言 老门生三世报恩”有感

文章开头的一番论述颇有意思,大抵是讲人发迹有早晚,不可失去进取之心。
“大抵功名迟速,莫逃乎命,也有早成,也有晚达。早成者未必有成,晚达者未必不达。不可以年少而自恃,不可以年老而自弃。这老少二字,也在年数上,论不得的。假如甘罗十二岁为丞相,十三岁上就死了,这十二岁之年,就是他发白齿落、背曲腰弯的时候了,后头日子已短,叫不得少年。又如姜太公八十岁还在渭水钓鱼,遇了周文王以后车载之,拜为师尚父;文王崩,武王立,他又秉钺为军师,佐武王伐纣,定了周家八百年基业,封于齐国。又教其子丁公治齐,自己留相周朝,直活到一百二十岁方死。你说八十岁一个老渔翁,谁知日后还有许多事业,日子正长哩!这等看将起来,那八十岁上还是他初束发,刚顶冠,做新郎,应童子试的时候,叫不得老年。世人只知眼前贵贱,那知去后日长日短?见个少年富贵的奉承不暇,多了几年年纪,蹉跎不遇,就怠慢他,这是短见薄识之辈。譬如农家,也有早谷,也有晚稻,正不知那一种收成得好?不见古人云:东园桃李花,早发还先萎。迟迟涧畔松,郁郁含晚翠。”

接着讲了个故事,讲明朝正统年间,广西桂林府兴安县有一秀才,叫鲜于同。才学很好,志向远大,可惜运气不好,年年科举都考不中。到天顺六年,鲜于同五十七岁,鬓发都苍然了,还一直挤在后生家队里,谈文讲艺,娓娓不倦。

当时兴安县知县,姓蒯名遇时,少年科甲,声价甚高。只有件毛病,爱少贱老,不肯一视同仁。见了后生英俊,加意奖借;若是年长老成的,视为朽物,口呼“先辈”,甚有戏侮之意。

当年乡试快到了,主考官发了个文件,命令县里录科。蒯知县将合县生员考试,密封阅卷,选了一个作为第一,结果却是鲜于同。合堂秀才哄然大笑,连蒯公也自羞得满面通红,顿口无言。

乡试之时,鲜于同发现兴安县蒯公,是《礼记》房考官。鲜于同想,在县里他就取我作案首,肯定是喜欢我的文章。谁知蒯公心里却是另一个想法:“我取个少年门生,以后他报恩的时间长。我科考时瞎了眼,错取了鲜于同,在众人前老大没趣。所以这次阅卷,只要笔法稚嫩的文章,肯定不会取到鲜于同。”算计已定,如法阅卷,结果却又取了鲜于同。原来鲜于同考前多吃了几杯生酒,坏了脾胃,草草写完文章出场了,结果却阴差阳错又中了。

鲜于同五十八岁,会试不中,回家读书更加用功。

光阴荏苒,不觉转眼三年,又当会试之期,鲜于同已经六十一岁了,却突然不想考《礼记》的卷子,改考《诗经》的卷子。事有凑巧,物有偶然。蒯知县升职了,居然又做了考官。蒯公不知鲜于同临时换考卷之事,心中想到:“我两次阴差阳错,取了鲜于同做了首卷。我如今不要看《礼记》,改看了《诗经》卷子,这下总行了吧。”结果成绩出来之后,鲜于同又中了,气得蒯遇时目睁口呆,如槁木死灰模样!殿试过了,鲜于同考在二甲头上,得选刑部主事。

却说蒯遇时在礼科衙门直言敢谏,因奏疏里面触突了大学士刘吉,被吉寻他罪过,下于诏狱。那时刑部官员,一个个奉承刘吉,欲将蒯公置之死地。却是鲜于同救了他。

不觉过了六年,蒯公的公子蒯敬共和豪户查家争坟地疆界打架。查家正好走失了个小厮,就赖蒯公子打死,将人命事告官。蒯敬共无力打官司,逃跑了。鲜于同查得当地台州正缺知府,于是央人讨了这个官职,查出案情,替蒯家平息了官司。

鲜于同在台州做了三年知府,声名大振,升在徽宁道做兵宪,累升河南廉使,勤于官职。年至八旬,精力比少年兀自有馀,推升了浙江巡抚。乃择日起程赶任,到了浙江省城。而此时蒯公因病退休在家,领了十二岁孙儿,亲到杭州谒见。蒯公虽是老师,倒比鲜于公小二十多岁。今日蒯公退休在在家,身体很差;而鲜于公年已八旬,健壮如牛,位至开府。可见发达不在于迟早,蒯公叹息了许多。

鲜于同为报答老师的恩情,留蒯公的孙儿在衙读书,后来和自己的孙儿一同中第。

蒯公死前,言自己不幸少年登第,因而爱少贱老,偶尔阴差阳错,无意中得了鲜于同。后来许多年少的门生,贤愚不等,升沉不一,俱不得其气力,全亏了鲜于同一人,始终看觑。告诫子孙世世不可怠慢老成之士!

鲜于同自五十七岁登科,六十一岁登甲,历仕二十三年,腰金衣紫,锡恩三代。告老回家,又看了孙儿科第,直活到九十七岁,整整的四十年晚运。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活到老,学到老。”发达有早晚,要奋斗终生。

附:四平调“小包公”唱词

我的主皇府金殿且坐稳
你听我表表几辈古人
小甘罗十二岁身为宰相
老梁彤中头名年纪八旬
常言道有智谋不在年老少
无智空活一百春

2 thoughts on “读“警世通言 老门生三世报恩”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