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转折往往悄无声息
1941年6月22日,德国在已经吞并半个欧洲的情况下,突然进攻强大的苏联,居然敢主动招惹战斗民族,自此也就拉开了德国灭亡的序幕。季羡林当时正旅居德国,他当天的日记中写道:我早晨一起来,女房东就告诉我,德国同苏联已经开了火。这本来应该说是一件天大的事,但是德国人谁也不紧张,我当然更不会紧张。前两天约好同德国朋友苹可斯(Pinks)和格洛斯(Gross)去郊游,照行不误。整整一天,我们玩了个不亦乐乎,尽欢而归。无论是对我,还是对德国朋友来说,今天早晨德苏宣战的消息,给我们没有留下任何印象。
历史往往就是这样,很多标志性的大事件,在当时却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变化往往在暗地里悄悄的进行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似乎是两条平行线,直到两条线相交的那一刻,人们才真正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
这次疫情国内貌似已经结束了,人们的生活仿佛又回到了正常轨道,除了在历史上留下一条“庚子年初,时有大疫,封门闭户,数月乃止”的记录之外,今年和以往的其它年份貌似并没有什么太大不同。但是我感觉,事情背地里正在悄悄的发生着变化,很多事情都回不到从前了。
结合国内国外的政治经济形势,我判断未来大概率将会发生以下变化:
1、全球化将会逆转,欧美开始贸易保护,强令制造业回流,国内的外资开始大撤退。
2、城市化将会停滞或者倒退。(与房价无关,房价政府可以强制锁死冻结,没有参考意义)
3、未来数年中国的经济将会面临巨大压力,中国制造2025会如期完成,但是很多中小企业的死活政府是暂时顾不上了,各安天命。
下面简单说说我的理由,纯属一家之言,仅供参考,欢迎批驳。
1、中国20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主要受益于2000年时加入WTO,利用中国的资源和人口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依靠几十万家大中小型企业,向全世界输出初级工业品和部分中级工业品,挣全世界的钱。
2、此前欧美虽然一直嘴上说遏制中国,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并没有真正的执行过,最多也就是借口贸易不平衡从中国勒索点钱财罢了。
3、此次疫情,欧美发现自己连口罩、卫生纸这种普通商品都生产不了,一切依靠从中国进口蕴藏着巨大的风险。继续执行这样一边倒的全球化政策,欧美会越来越虚弱,越来越穷,中国会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富。
4、更何况中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这个计划如果真的如期完成,欧美将没有任何有价值的工业品可以出售给中国了。澳大利亚和巴西还可以卖卖铁矿,欧美估计只能卖给中国药品、好莱坞大片之类的了。
5、目前欧美的保守势力开始抬头,现在还只是一个特朗普,将来可能会出现一批特朗普。
6、中国现在也不再执行以往的韬光养晦、闷声发大财的政策,开始和欧美正面开怼,加速了国际贸易分工体系的瓦解。
上面是未来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预测,具体到我们个人该如何应对这种变化?我有三策,诸位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任选一种:
1、组织化。现在还没有组织起来的人要赶紧组织起来,要快速抱团。无论在任何时期,有组织有纪律的团队,存活的几率都比无组织无纪律的个体要高出许多。例如,原来单打独斗的零散创业个体,要快速聚合在一起,整合资源,优化配置,依靠团体的智慧和力量,也许可以熬过经济寒冬。而且这种组织还不能是松散的组合,以往仅仅依靠资本或者金钱关系维系的团队,遇到超限的压力照样会崩溃。要统一思想,统一价值观,打持久战,也许有一线生机。
2、独善其身。“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做好本职工作,虽然日子比以往可能会艰难些,但是有本事的人到哪里都有饭吃。但是也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未雨绸缪,好过临渴掘井。
3、随波逐流。吃好喝好,不生气,延年益寿,拥有好心情也是一种福气。
- 对小强的电力设计软件项目的点评
- 经济危机背景下的企业人才流失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