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蒙古高原上为什么会出现一波又一波强大的游牧民族?

回答:
游牧民族的策源地,从来都不是草原地区。而是大兴安岭西侧,贝加尔湖-唐努乌梁海,阿尔泰山这些山沟沟里渔猎的地区。

5地区在汉朝之前也是游牧民族的策源地之一,比如匈奴在此处就设立了很多建制。

后来由于离中原太近,经常被揍,人口常常要从1234处补充。

特别是1处的贝加尔湖地区,堪称是终极策源地。

1处唐努乌梁海-贝加尔湖出了丁零、回鹘、黠戛斯、瓦剌。

2阿尔泰山处出了匈奴(另有一说匈奴出自5处)、突厥、准格尔

3大兴安岭处出了东胡、鲜卑、契丹、蒙古。

1处贝加尔湖地区常常跟草原帝国不对付,两汉时期叫做丁零、,早期被匈奴征服,在汉武帝攻打匈奴之后,因匈奴实力衰退,从匈奴独立,和3处大兴安岭的东胡以及汉朝一起灭了匈奴,开始南下。汉朝灭亡后进入几百年乱世,南下草原的经常被叫做敕勒,进入中原的,经常被叫做高车。

你看汉朝把2、4为基本盘的匈奴灭了有用吗?还不是被1、3地区的游牧民族补充了。

3处的鲜卑在草原建立帝国,并且入关建立北魏后,跟同族以3、4为基本盘的柔然打生打死。

结果呢?2处阿尔泰山的突厥趁着北魏把柔然打残了,从柔然独立,把柔然灭了。又补充了人口,建立了突厥汗国。

唐朝最开始收服突厥当小弟,后来衰退了,收不了小弟了,就联合贝加尔湖地区的回鹘人把2、4为基本盘的突厥灭了。额,留着老家的丁零人被回鹘部落统一了,南下4,又把人口补充了捏。

回鹘南下4之后,西进2,以2、4为基本盘又建立了一个新游牧帝国。留着1处老家的后面被黠戛斯部落统一了。(一说黠戛斯统治阶级是从2处迁移到1的突厥人,不过无所谓,主体民族应该一直还是留在老家的丁零人)

阿唐在灭亡前,拼尽全力又把回鹘打残了,那又咋了。3处大兴安岭的契丹美滋滋,西进4,建立了辽国。不得不说生产力进步就是能增加控制力。以往的游牧帝国只能以2个地方为基本盘。辽国他呀,能以2、3、4 为基本盘了呢。

顺带一提1贝加尔湖地区和2阿尔泰山地区的联系,比1贝加尔湖地区和3大兴安岭地区的联系深很多。

以2为基本盘的往往会羁縻统治1,比如突厥、匈奴。但以3为基本盘的基本不会羁縻统治1,比如鲜卑、契丹。

东亚地区有2次生产力大爆发(西汉宋),和一个小爆发(唐)。

后来嘛,辽国被金国灭了。蒙古也不知道咋回事被从大兴安岭赶了出去。

发源于大兴安岭东侧的女真对这些大兴安岭西侧游牧民族,不可谓不狠,每时每刻都在突突2、3、4中,然而并没有啥用,因为唐努乌梁海-贝加尔湖地区会自动南下补充人口的捏。

之后,经过两宋生产力发展,蒙古以1、2、3、4为基本盘,建立了一个大帝国并且构建了一个统一的身份认同。当然1处贝加尔湖地区在被统治时期,长期作为和中原国家联合的反骨仔,身份认同并没有2、3、4处那么强。毕竟有句话咋说的,民族认同来自于共同的民族记忆,共同的敌人是民族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1234的过程中,最大的阻力就是1处,当时成吉思汗称呼他们为林中百姓。明朝时期叫做瓦剌

哪怕到现代,1处也不是很认同蒙古身份,比如俄籍图瓦人博主说自己不是蒙古人让多名蒙古族博主破防。

到了明朝,朱棣明白因为1处在不断补充人口,在尝试了几次直捣1处之后,因为军事成本太高就放弃了。之后的主要策略就是让西部草原和东部草原分离。形不成统一体。只要不在哈拉和林建都就无所谓了。

为啥无所谓?因为这里不仅是地理中心,也是合流交汇处,更是矿产中心。没有矿产造铁器,拿什么和中原帝国抗衡?

除非像鲜卑、契丹一样,能够在燕山、辽东地区建立稳定的统治,能够造铁器。

真别以为关外地区,生产力水平多差,汉人润到关外那是常有的事,这种人口流通肯定会带来技术进步的,更何况关外还能从波斯地区抄生产技术。比如突厥的造铁技术大概率就是从波斯地区抄过来的。

至突厥之后,条件符合,关外能造铁器的。

辽金也占据部分关内地区,有矿产来稳定生产,能够造铁器等物资。

阿宋会得,辽金也能抄。

至于蒙古人。啊金直接把哈拉和林送给了蒙古人,哈拉和林附近也是矿产集聚地,也能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