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近期网络热议的洪玄烨事件
回答1:
一切都串起来了:
洪承畴跟大玉儿(孝庄)生了个孩子养在宫外,这就是后来的康熙。
之后福临跟佟佳氏生了玄烨(真)。
康熙比玄烨大1~2岁。
玄烨(真)得了天花,宫外就医,不治身亡。
孝庄狸猫换太子,用康熙顶替掉玄烨,相当于让弟弟认哥哥当爹。算盘打的是兄终弟及,毕竟儿子比孙子亲。
福临过了很久才发现这个秘密,完全接受不了,但毕竟是亲妈亲弟,不忍下死手,只能吃个哑巴亏,心灰意冷,连太子还没立便跑去五台山出家去了。
后来鳌拜对抗康熙之所以失败,误判康熙的真实年龄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后面雍正为了继位,从陈家抱了个儿子,就是后来的乾隆。乾隆的弟弟陈家洛做了天地会总舵主。表面上对抗朝廷,实际上是控制反抗势力,阴阳两帝共治天下。清朝从洪家变成陈家。
洪家不服气,出了个洪熙官,在少林寺支持下想要夺权天地会,遭到陈家洛出卖和朝廷双重打击,火烧少林。洪熙官一路南逃才有了南少林。洪熙官后人在南边一直积蓄力量,终于在清末出了洪秀全,可惜功亏一篑。
网友补充:
有一条错误:福临亲征,消息被洪承畴透露给郑成功,然后被一炮轰死了。
回答2:
1. 2025年吉林大学公开了明朝朱家皇族的DNA,网友马上问:为啥清朝皇室的DNA从来不公布?是不是不敢?
2. 皇太极以前就干过把老婆送人的事,史书上写他送给多尔衮他们,完全没心理负担。
3. 皇太极不喜欢孝庄,松山战役后让她一个人去跟洪承畴谈判,一男一女关起门聊了好几天,八卦就来了。
4. 康熙小时候出天花,被送出宫外躲痘,几年后才抱回来,中间有明显时间差。
5. 朝鲜使臣写的《燕行录》里说:康熙9岁的时候,身高体型已经像12岁的汉族小孩了,太不对劲。
6. 康熙上位前,顺治的其他孩子突然全死了,几个月内一个不剩,史书只说天花啥的,没细说。
7. 顺治最宠的董鄂妃才十几岁就死了,官方没查,死因成谜。
8. 顺治24岁突然“驾崩”,官方说去五台山出家了,民间都怀疑是被人干掉了。
9. 康熙刚当皇帝,他名义上的妈佟妃二十多岁也暴毙,死因一样没说清楚。
10. 康熙给佟妃只守了几天孝,就把她跟顺治一群没生过孩子的妃子一起埋了,葬礼很草率。
11. 孝庄死的时候,康熙非要守三年孝,史书说这是亲生儿子对亲妈才有的待遇。
12. 孝庄活着的时候就说死也不跟皇太极埋一块儿,遗嘱写得明明白白;康熙完全听她的,她死了37年都没下葬,停在宫里,民间传言康熙想让她跟“亲爹”洪承畴埋一起,完成汉族式的团圆。
13. 康熙死后被追封为“清圣祖”,顺治只是“世宗”,皇太极入关前是“太宗”后来改“太祖”,一般不是开国皇帝不叫“祖”。
14. 洪承畴本来是明朝总督,松山打败被抓,降清后死心塌地帮清朝,帮多尔衮定了天下。
15. 鳌拜是皇太极和顺治的托孤老臣,康熙小时候却突然要废皇帝。
16. 鳌拜以为康熙还是小屁孩好欺负,没想到已经长大,一下就被抓了。
17. 康熙当皇帝特别拼,事事亲力亲为,跟汉族的朱棣、李世民一个样,像在证明自己正统。
18. 康熙突然搞汉族那一套,给皇子取双字汉名加满族姓,比如胤禛、弘历。
19. 康熙的年号是“康熙”,洪承畴他爸叫“洪启熙”,听起来很像。
20. 康熙最早的几个儿子都取“承”字辈,比如承瑞、承祜,全都早死了,“承”跟“洪承畴”的“承”一样。
21. 后来改成“胤”字辈,比如胤禛,洪承畴的老师兼叔叔叫“洪启胤”。
22. 康熙给孙子辈取“弘”字辈,比如弘历,“弘”跟“洪”是一个音,汉族有“三代还宗”的说法。
23. 乾隆叫“弘历”,民间说这是“洪家立后”的意思。
24. 《康熙字典》里“畴”字解释成“雍也”,雍正继位,年号就是“雍正”,像提前安排好的一样。
25. 北京石景山田义墓挖出一具清朝初年的干尸,棺材上写“黄拙吾”,历史上根本没这人。
26. 这个“黄拙吾”干尸有六个脚趾,陪葬的还有一套真龙袍,只有皇帝能穿。
27. 明朝、清朝、朝鲜的史书都写:洪承畴天生六趾,脚印跟别人不一样。
28. 康熙的奶妈是曹雪芹的外祖母孙氏,曹家因此成了皇室的包衣,关系铁得很。
29. 野史说顺治亲自带兵打仗,行踪被洪承畴泄露给郑成功,一炮轰中,当场死了,官方才说他是出家。
30. 顺治一死,正蓝旗的老兵(从东北打到西南)听说康熙上台,马上在云南造反,要立南明永历帝。
31. 这些老兵说“新皇帝不是我们的人”,吴三桂带兵把他们全杀了。
32. 清朝皇宫里一直供着两个木头人偶,叫“王爹爹”“王妈妈”,后来皇帝都不知道是谁,只说祖宗规矩得拜,专家猜是洪承畴和孝庄,功劳大又不能公开,只能偷偷祭拜,真是一对苦命鸳鸯。
33. 金庸《鹿鼎记》里康熙会背天地会的暗号:“身上洪英无人知”“反清复明我洪英”,韦小宝吓一跳说“皇上也是兄弟?”
34. 《推背图》第三十象写:“当涂遗孽,秽乱宫阙。一男一女斯送人国。”后面还说“乾坤不属旧明君”,被说就是洪承畴和孝庄的事。
35. 清朝搞文字狱,一句“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把人凌迟了,估计是戳到血统痛处。
36. 康熙、雍正、乾隆仨私下都不爱留辫子,乾隆尤其爱穿汉服,宫里画像也多是便装,估计觉得满族打扮丑。
37. 2025年11月“换种史学”突然火了,知乎、B站、微信到处传,网友说“全都对上了”,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发了个“辟谣”贴,没证据没结论还被平台顶到最上面,越辟越可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