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三的故事

苏三起解
因话本和戏剧闻名的苏三,在中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而苏三蒙难,逢夫遇救的故事,也确实发生在山西洪洞县。直到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洪洞县司法科还保存着苏三的案卷。
苏三,原名周玉洁,明代山西大同府周家庄人。五岁时父母双亡,后被拐卖到北京苏淮妓院,遂改姓为苏,其时妓院已有两妓女,她排行第三,遂改名为苏三,“玉堂春”是她的花名, 苏三天生丽质,聪慧好学,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官宦子弟王景隆相遇苏三,一见钟情,过往甚密,并立下山盟海誓。在那里不到一年, 王景隆床头金尽, 被老鸨赶了出门。
苏三要王景隆发奋上进,誓言不再从人。王景隆发奋读书,二次进京应试,考中第八名进士。老鸨偷偷以1,200两银子为身价把苏三卖给山西马贩子沈洪为妾。沈洪就准备带苏三回故里。 沈洪长期经商在外,其妻皮氏与邻里赵昂私通,与赵昂合谋毒死沈洪,诬陷苏三。并以一千两银子行贿,知县贪赃枉法,对苏三严刑逼供,苏三受刑不过,只得屈忍画押,被判死刑,禁于死牢之中,适值王景隆出任山西巡按,得知苏三已犯死罪,便密访洪洞县,探知苏三冤情,即令火速押解苏三案全部人员到太原。
王景隆为避嫌疑,遂托刘推官代为审理。刘氏公正判决,苏三奇冤得以昭雪,真正罪犯伏法,贪官知县被撤职查办,苏三和王景隆终成眷属。
苏三有幸,传奇般地同王景隆团聚。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写了《玉堂春落难逢夫》,收入《警世通言》,流传后世;京剧和许多地方戏曲又编为苏三起解、玉堂春等,广为演出。

-----------------------------

苏三,原名周玉姐,河北广平府曲周县人,大同府尹周彦亨的千金。自幼生得白净水灵,学得聪明伶俪,弹得一手好琴。可惜父母双亡,又被卖了两次。一次被卖到北京一苏姓人开的“怡春院”,排行三姐,改称苏三。二次被卖到山西洪洞县,做了一个马贩子的小妾。后被诬为毒杀马贩的凶手,打入死牢。再后来,她日思夜想的中进士封巡按的王三公子传谕全案起解太原,三堂会审,方才案情大白。
  苏三的故事脍炙人口,可是苏三坐牢的监狱,晓得的人就不多了。

  苏三监狱,是老百姓的俗称。其实是一座明代监狱,紧靠着县衙的西边。前面是关押一般犯人牢房,中间一个小院,一拐,就进了虎头牢,里面是关押死囚的牢房,墙都是二尺厚,真可谓阴森可怖。死囚犯从虎口里进来,就别想再从这儿出去。不是活着别再想从这儿出去,而是死了也别想从这儿出去。人死了,后墙扒一个洞,从那里扔到街上。那个洞就叫老虎屁股。

  从老虎口里进去,再从老虎屁股里出来。不知道统治者是怎么想的,这不明明是不打自招地说:衙门监狱就是吃人的老虎吗!

  虎头牢三间牢房,一个小院。院里一个洗衣槽,一只汲水井。井里晃荡着白白的清水,似乎还浸着苏三的泪。井口不到二十公分,似乎可以竞争全国之最了。

  跨出监狱大门,但见大街上车水马龙,熙来攘往。当年,苏三起解太原,离了县衙,在街上见了过往行人,就问有没有到南京去的,要给王三公子捎信,甚至带着枷锁闯进人家店铺里问。逢人便数落她在洪洞县被卖、被诬、被打、被监的悲惨遭遇,说着说着就喊出了“洪洞县里没好人”这一流传很广的词。然而洪洞县果真没有好人吗?应该不是。比如押解苏三的崇公道,一生在县衙混事,目睹了说不尽的贪官污吏的龌龊行径,亲历了数不清的冤假错案,对苏三的遭遇非常同情。他在客栈里为苏三查找去南京的客商,好帮她传书带信。他把苏三的枷锁卸下来,自己背上,让苏三轻松行路。他还给苏三说了好多好多宽慰话和鼓励话。他还帮苏三写了申冤大状,藏于刑枷,好带到太原公堂上开枷听审时送到老爷手上。苏三自觉话说过了头,忙称崇公道是一个“大大的好人”,还当面叩头,拜了干爹。

  王三公子与苏三的关系,在苏三冤案昭雪后,据说有三种结局:一、王三忠于爱情,叛逆封建制度,辞官认下苏三,二人回家为民。二、王三背叛爱情,赠银两与苏三,送她回广平老家。苏三悔苦等苦熬等来个负心汉,痛骂之后,悬梁自尽。三、王三认下苏三,官职被革,二人隐名埋姓,远走他乡。几年后换了朝廷,新主开科,王三公子梅开二度,又坐了个不大不小的官。

  这三种说法,哪一种真实呢?换句话说,哪一种更符合人们的愿望呢?

----------------------------

苏三在河北的故事

在河北省曲周县城西里处,有一个古老的坟墓,最大的一个是王景隆的,最小的一个墓是玉堂春的,玉堂春的墓埋在坟地的东北角,很不显眼的地方,并没有和王景隆合葬,玉堂春就是苏三,玉堂是她的艺名,在曲周县关于玉堂春的传说很多.
明朝正德年间,曲周县出一个礼部尚书叫王琼.王尚书有三个儿子按排行大小,大猁子叫大官,二儿子叫二官,三儿子叫三官.那大官生性愚鲁,二官天资一般,只有那三官聪明过人,有眼观六路之能,一表人才,真叫人喜欢,后来起学名叫王景隆,就是戏曲<玉堂春>里的那个王三公子.王景隆十八岁那年遵父命进京赶考,和烟花名妓苏三相爱,待他床头黄金用尽时,狠心的老鸨把他赶出妓院.多亏了苏三有情有义,进行周济,后来王景隆魁名高中,状元及第,出任八府巡按.
王景隆从妓院走后,苏三守贞,只钟爱王景隆一人,一直不接客,这下惹怒了老鸨,苏三被狠心的老鸨用重金卖给山西省洪洞县富商沈延林.沈妻皮氏很坏,和奸夫合谋药死亲夫嫁祸苏三,苏三被押到山西省洪洞县死牢,后来被王景隆相救,有情终成眷属.且说王景隆在巡按任上,所过州县,惩贪官,抑豪强,平冤狱,举贤能,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大家都称他清似水明似镜的句包青天转世.
可是惹下了那些贪官污吏,对他恨的要命,谋求对策,最后由按察使刘彪出面,联名写了一道本章上奏皇帝,皇帝一看本章上定道:”王景隆虽然学富五年,才高八斗,成为当今名士,但他委为不端,乃好色之徒,身为朝廷命官,竟纳妓为妻,有辱斯文,败坏官声,实不宜为官”.皇帝看后,偏听偏信,降下一道圣旨,将王景隆革职为民.王景隆接到圣旨后,感到壮志未酬,遵贪官诬陷,心里好生不快,暗暗发誓,如果有朝一日时来运转,非好好治治刘彪这一伙贪官污吏不可.
王景隆交割完公务之后,山西的百姓对他非常的想念,对刘彪这伙贪官更加痛恨.结果激起民变,弄得赃官慌慌不可终日.他们就谎报军情,急奏朝廷派民剿除,皇帝得到急奏,立即如开御前会议,问哪家大臣愿意思挂帅出征,满朝文武都是怕死鬼,一个个面面相觑,大眼瞪小眼,无人应声.这次皇帝可真气坏了,说道:”你们这些废物,平时只知道争权夺利勾心斗角,枉吃皇家俸禄.现在国家有难,竟无人替朕分忧,真气死我也!”在旁边站着那位宰相毕竟比别人略高一筹,见皇帝动了真,这还了得,他急忙上前奏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臣闻今科状元王景隆文武双全,在山西很得人心,若重新启用,定可马到成功,旗开得胜,内乱指日可平.”皇帝为了保住自己的江山,了顾不得”纳妓为妻”了,火速派人召王景隆进京上殿,亲自赐给王景隆尚方宝剑,命王景隆即刻出兵山西.
话分两头,且说王景隆率师出征以后,把爱妻苏三留在家里,苏三在府里对婆婆孝敬,对仆人和气,从不摆三少奶奶的架子,受到了全府上下人的尊敬.相比这下,她两个嫂嫂又悍又妒,又懒又馋,对下人长工不是骂就是打,人人恨的要命,众人都说三夫人好,这样,尽管苏三处处小心,事事让着两个嫂嫂,但她俩对苏三仍然怀恨在心,欲除之而后快.
这一天,她俩与婆婆借拉家常之机大进馋言,说什么.”我们王家乃是名门望族,书香门弟,三弟以妓为妻,实有伤咱王家体面.三弟上次罢官,就为此事,谁能保证今后不再起风波?她在咱家,终是不祥之兆,为了王家的体在,为了三弟的前程,还是上想点办法为好.”王夫人听后,心想:”要说三儿媳妇真惹人喜欢,比两个大儿媳好多了,就是出身卑贱,对三儿前程不利.两个悍妇虽蠢,说的却也有理.”两个泼妇见老夫人心有些动,就更进一步,对婆婆说:”婆婆你要苏三就别要我俩,要我俩就别要苏三!”王老妇人是个精细的人,她心里明白,别看这两个蠢货,都是公卿家的闺秀,势大财大,不是好惹的,而两个大儿子都很软弱,遇事没主意思,万一惹出什么事来,断送了三儿前程不说,这个家也要给毁了.想到这里,就对两个儿媳说道:”既然如此,多送苏三些银子,叫她离开咱家算了.”两个泼妇听了,起先高兴,转念一想,觉得不对,把嘴一撅说道:”你年纪大了真糊涂,我那三弟对苏三爱之如命,咱们把她撵走,三弟回来还会把她请来的.”老夫人说:”那你们认为该咋办?”两个泼妇道:不用婆婆费心,产给我俩办好了.不几天之后.苏三暴病突然死了,大家都知道其中又有缘故,苏三死的冤枉,但谁也不敢说,只有暗抱不平,祝愿苏三早升天界.因为苏三娘家无人,没有人替她伸冤,所以草草埋葬了事.
王景隆完成任务后,奉旨欢天吉地回到家里,见过母亲后急忙回房要看苏三,老夫人悲伤地说道:”自泰然自若走后,家里人对苏三不薄,不料她福浅,得了急病而死.儿啊不要难过,人死不能复生,难过也滑用,为娘与你找个名门千”金王景隆一听,如同恶雷击顶,走了真魂,气急攻心,昏死过去.王老夫人也悔恨交加,抱着”三官儿呀,儿呀”.大哭起来.那两个泼妇也装作悲伤,内心里却暗暗高兴,上次用毒药毒死了苏三,这次再气死三公子,这有产就不用三一三剩一而是二一添作五了.过了半天,王景隆醒过来,哇的一声吐出一口鲜血,他二话不说,他带着香,纸钱,糕点,瓜果等到三坟上去了.她到坟地一看,只见一把土堆起个小坟堆没有人坟,而是埋在坟地的东北角,连个墓碑也没有,冷冷清清,孤孤单单,躬身跪下,泪如泉水,大放悲声,哭道:”娘子呀,娘子!我对不起你呀!千不该万不该把留在家里,我真蠢哓!你死得冤枉呀!”王景隆哭得天昏地暗,精疲力尽,忽然倒下,恍恍忽忽,只见苏三身穿白衣,从坟内徐徐而出,王景隆苏醒之后,忽然不见苏三,心里元限悲伤,他心里想人死了不能复生,坟头相见不过是幻觉而已.从那以后,王景隆痴痴癫癫,在苏三坟上转来转去,一会儿哭天无情,哭地无义,一会儿骂世道不公,一会儿骂人心不公,时间不久,这个有名的王三公子就一病不起,离开了人世.父母竟不让他与苏三合葬.
在解放前,曲周不叫演关于苏三与王景隆的戏,王家后代最忌讳,因为苏三出身卑贱,认为有失体面.

-------------------------------

京剧《玉堂春》

第一章
从小就被老鸨和苏淮买到大红灯笼妓院的玉堂春,成了众嫖客可望不可及的名妓。她是怎样一个美丽动人纯洁的少女?冥冥中,她等待的又是什么?
第二章
被父亲留在京城读书计债的书生王景隆,为玉堂春名震京城的英仪所动,两个痴男俊女一见倾心。老鸨为骗钱财,促成一对浓情蜜意的姻缘。
第三章
王景隆讨回的三万多两银子被老鸨骗花怠尽后,老鸨是怎样设计赶走王景隆的?沦落街头、形如乞丐的王景隆度日如年,玉堂春又是如何设计使王景隆得以返回南京城的?
第四章
回到南京城的王景隆,央求亲人们说情,得到父亲王尚书的原谅。王景隆被思念玉堂春的情意所鼓励,发奋读书,一连两中。
第五章
玉堂春日夜盼夫归来,王景隆中榜却坚定了老鸨骗卖玉堂春的决心。洪洞县的马贩子沈洪对玉堂春垂涎已久,老鸨设计让沈洪以两千两银子抬走被骗的玉堂春。
第六章
王景隆急切切来京城,欲觅红颜知已玉堂春。闻听玉堂春已被老鸨骗卖到山西洪洞县,王景隆痛彻心肺,率人大闹妓院,痛打老鸨。他发奋高中,期待有朝一日能去山西解救玉堂春。
第七章
沈洪之妻皮氏与赵昂通奸,借机在面中暗下砒霜,想把玉堂春和沈洪一同毒死;见只毒死了沈洪一人,便诬陷是玉堂春所为,买通官府,将玉堂春判成死罪。王景隆被举为八府巡按,实现了他去山西解救玉堂春的心愿。
第八章
王景隆与太原府的藩司潘必正、臬司刘秉义一道,三堂会审。玉堂春当堂诉说与王景隆的一段恋情,惊动众人。沈洪被毒死一案,终于真相大白,潘、刘平反冤狱。王景隆与玉堂春破镜重圆,有情人终成眷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