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Social Psych 101

写在前面
(小小的说明:国外资料,很多直译有点奇怪,所以放原文了)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how people think about, influence, and relate to one another (Myers, 2013)

思考、影响、连接

【为什么想和大家分享】
工作
生活
个体
社会
1. 我们常有的“惯性”与“习以为常”,是为什么?
2. 了解原因,是否会有不同的视角或处理方法?
3. 心理学超酷,你值得拥有。

【本期分享的Topics】
构成社会心理学的基础骨架 + 核心概念 + 著名理论/实验
1. 了解自我:The Self
1. Self-serving Bias;
2. False Consensus Bias
2. 归因:Attribution
1. The 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
3. 行为与态度:Behavior and Attitudes
1. Self-presentation;
2. Self-justification (cognitive dissonance);
3. Self-perception
4. 从众:Conformity
1. Compliance
2. Acceptance (The Milgram Studies)
5. 群体:Groups
1. Social Facilitation

I. 自我(The Self)
– 我们如何看待自我,会受到多种外在因素影响,比如文化(个人主义vs集体主义):

– 但不变的是,我们的视角总是以自我为中心:
– Self-serving Bias (自我服务偏见)—— The tendency to perceive oneself favorably.
– 当我们加工和自我有关的信息时,常常会只以好的一面来看待。

– 一些Self-serving Bias的类型与表象:
1. 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将失败归因于运气和外在的因素。
1. 比如一名教师倾向于将优异的成绩归功于自己,而把糟糕的成绩归咎于学生或试卷。
2. 与他人相比,认为自己更好。
1. 比如多数成年人会认为自己对父母的赡养所付出的要比自己的兄弟姐妹们多。
3. 盲目的乐观主义。
1. 比如新人在领取结婚证时,都会认为自己将来离婚的可能性是零。
4. 虚假普遍性和虚假独特性(False consensus effect/False uniqueness effect)。
1. 比如当我们在微博上支持某个观点时,我们会以为其他人也支持同样的观点。如果我们撒了谎,我们也倾向于认为别人也是不诚实的。这种高估自己观点和弱点的普遍性的现象,叫做虚假普遍性效应。
2. 而如果我们在某件事情上表现出了较高的智力和品德时,我们则会低估它们的普遍性,这种现象叫做“虚假独特性效应”。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超我)、马斯洛的五层需求等等都是帮助了解人类自我的很好的理论基础。

Quiz Time
– 在工作中或生活中,你有遇到过类似自我服务偏见的场景吗?
– 你有什么好的应对自我服务偏见的建议?

II. 归因(Attribution)
– 上一章讲述的是我们在看待“自我”行为时的偏差,那当我们在看待“他人”行为时呢?

– Attribution – the process through which we seek to identify the causes of others’ behavior
– 归因——我们试图找出他人行为原因的过程。往往存在以下两种原因类型:
– 内在因素:dispositional factors (e.g., personality traits)
– 外在因素:situational factors (e.g., situations or the environment)

The Fo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 (基本归因错误)
The tendency for observers to underestimate situational influences and overestimate dispositional influences on behavior (Ross, 1977)
人们常常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人格或态度等内在特质上,而忽略他们所处情境的重要性。
– 一些基本归因错误的例子:
– XX下属今天缺席了一个重要会议:A. 他这个人工作态度不行 ;B. 他可能家里遇到了急事
– XX老板今天让我改了好多遍材料:A. 他是不是故意针对我 ;B. 这个材料很重要,所以老板重视
– XX同事今天被老板批评了:A. 他工作能力不行不够聪明 ;B. 他刚接触新的业务还不熟悉,需要适应

– 怎样避免基本归因错误?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 What It Is & How to Avoid It (hbs)
– 平衡:当你因为同事表现出的某个“负面品质”而心生不满时,试着列出他们表现出的五个积极的品质。这样可以帮助你平衡视角,帮助你全面看待同事,而不是只看到他们的某个负面品质。
– 情商:在过去的 20 到 30 年里,情商成为了商业界的热门话题,但它涉及到实践自我意识、同理心、自我调节等方法,以更加客观的方式服务于个人的长期利益和他人的利益。尤其是实践同理心,例如与同事讨论他们对项目和办公室外生活的看法,是一个很好的第一步。

情绪化的偏见(FAE)是不可能完全克服的。但是,通过提高意识并使用一些小工具和策略,并有意识地努力限制其影响,你可以更加宽容和理解你的同事/周围的人。这也是在职场和生活中,人人都需要提高的能力之一。

Quiz Time
– 在职场中,你有哪些瞬间或场景,意识到自己犯了基本归因错误?
– 当了解了这个现象后,日后你打算怎样避免?

III. 行为与态度 (Behavior and Attitudes)
– 发现了吗,无论是自我服务偏见,还是基础归因错误,都是人对于行为而产生的特定态度
– 行为能够预测态度吗?
– “Our behavior is the horse, our attitudes the cart” (Leon Festinger, 1964).


– At times, we come to believe how we act –
– Zimbardo’s Stanford Prison Study (1971) – learn more at http://www.prisonexp.org/
– 斯坦福监狱实验:

– 相对于你的内在性情和天性,周围的环境和情境会更强有力地影响你的行为。
– 推荐影片:《The Wave浪潮》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297265/

认知与行为的一致性
– Cognitive Dissonance(认知失调)- being simultaneously aware of two inconsistent cognitions or behaviors causes dissonance (Festinger & Carlsmith, 1959)
– 当同时存在两种不一致的认知或行为时,即会导致失调。
– Self-justification(自我调节)- we justify actions to reduce discomfort
认知失调与自我调节的例子:
– 你很想戒掉你的烟瘾,但当你的好朋友给你香烟的时候你又抽了一支烟,这时候你戒烟的态度和你抽烟的行为产生了矛盾,引起了认知失调。
– 我们大概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减少由于戒烟而引起的认知失调:
1. 改变态度:改变自己对戒烟的态度,使其与以前的行为一致(我喜欢吸烟,我不想真正戒掉)。
2. 增加认知:如果两个认知不一致,可以通过增加更多一致性的认知来减少失调(吸烟让我放松和保持体型,有利于我的健康)。
3. 改变认知的重要性:让一致性的认知变得重要,不一致性的认知变得不重要(放松和保持体型比担心30年后患癌更重要)。
4. 减少选择感:让自己相信自己之所以做出与态度相矛盾的行为是因为自己没有选择(生活中有如此多的压力,我只能靠吸烟来缓解,别无他法)。
5. 改变行为:使自己的行为不再与态度有冲突(我将再次戒烟,即使别人给也不再抽烟)。

Quiz Time
– 看了斯坦福监狱实验,你有什么感触或想法?
– 生活中,是否碰到过认知失调的情况?

IV. 从众(Conformity)
– 我们的行为或想法,除了会受到情境的影响外,还有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群体(& authority)。

– Conformity – a change in behavior or belief as a result of real or imagined group pressure
– 从众行为 – 因真实或想象的群体压力而导致的行为或想法的改变
– Compliance(妥协) – publicly acting in accord with social pressure while privately disagreeing
– Acceptance(接纳) – Acting and believing in accord with social pressure

– Stanley Milgram’s (1965) obedience experiments


Prod 1 : Please continue.
Prod 2: The experiment requires you to continue.
Prod 3 : It is absolutely essential that you continue.
Prod 4 : You have no other choice but to continue.
Results
65% (two-thirds) of participants (i.e., teachers) continued to the highest level of 450 volts. All the participants continued to 300 volts.

– 影响Conformity的一些因素:
– Emotional Distance
– Authority Distance
– Authority
– Foot in the Door
– Group size

– 为什么会发生从众行为?
– 信息型影响(Informational Influence):从众行为发生因为人们接受了他人提供的证据。
– 规范型影响(Normative Influence):从众行为发生因为人们为了满足他人的期望或获得认可。
– >> Social Norms(社会规则)

小tips:从众行为的一个缩影——旁观者效应(Bystander Effect)
旁观者效应又被称为责任分散效应,是指当发生某一件事情时,单个人的责任感更强,而集体中的个人责任感最弱,从1980年开始,就有60多个实验研究,结果90%的实验结果都是独自一人时更能为他人提供更多帮助,而且随着旁观者数量越多,受害者被帮助的可能性就越小。
面对紧急情况时,一定要打破这种现象,直接向其中的某一个人呼救(如:那个蓝色衣服的男生,帮我一下)

Quiz Time
– 有碰到过一些你不认同的社会规则(Social Norm)吗?你会怎么应对?

V. 群体(Group)
– 什么是群体?
– 两个或以上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并将彼此视为“我们”的人。

– Social Facilitation (Lewin, Zajonc)
– 社会促进:指在他人存在的情况下,个体的行为表现会受到影响,通常表现为在他人面前表现更好或更差
– 在他人在场的情况下,在优势的方面表现的更好,但在自己非优势的方面表现的更差
– Eg. Markus (1978; also see Gardner & Knowles, 2008)
– Easy Task: take off clothes,用时更短
– Hard Task: put on clothes,用时更久

>> 熟能生巧!
– 为什么会有Social Facilitation?
– 评价焦虑——担心别人对我们的评价

– >> 为什么不愿意发言?

其他群体现象:
– Social Loafing (社会懈怠) – 相较于独立工作,个体在团队中工作时的动机和努力程度会降低。
– Deindividuation(去个性化)- 失去自我意识和评价焦虑,导致跟随群体情境的行为。

Quiz Time
– 你是一个容易受“群体”影响的人吗?
– 如何看到“自我”与“群体”之间的关系?

尾声
– 有让你印象深刻的理论或实验吗?

– 心理学是对人性的理性探讨,是一项时刻伴随我们生活的学科研究。
– 希望它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对自我或对社会都多一份科学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