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刚升职,要不要每项工作依然亲力亲为?
如上题,提拔升职是对现阶段工作的肯定,那么还需要事必躬亲和原来一样每项工作去参与吗?
回答:
90年前,林帅回答过这个问题。
当时杨成武将军从抗大毕业升职做师长,对这个问题也比较迷茫。
怕自己做不好,因此就请教林帅,后来杨成武成为了开国上将,把当年林帅对自己的教诲整理了出来,这就是《怎样当好一名师长》。
时至今日,这个内容仍被视为中层管理者必读的经典,如同晨钟暮鼓,警醒着每一位管理者。
以下内容,为开国上将杨成武将军回忆整理(2500+字)。
全文共 9条,搬运而来,补充个人的理解浅见(全文6000字),求同存异,欢迎交流。
下面开启正文。
林军团长教我怎样当师长
作者:杨成武上将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我在抗大学习以后回到前方工作的时候,林军团长告诉我:
中央、军委决定我由师政治委员改做师长工作。。
当时我问军团长说,我当不好师长。
在我的要求下,林军团长专门同我讲了一次怎样当师长的问题,讲的很深刻,很精辟。 几十年来,林军团长的这个指示始终鲜明地烙印在我的脑海里。
我一直运用它来鞭策自己,检查自己,作为我学习、奋斗的准则。
林军团长一共讲了九条。这里是根据当时谈话笔记整理的。
一、要勤快
不勤快的人办不好事情,不能当好军事指挥员。应该自己干的事情一定要亲自过目,亲自动手。比如,应该上去看的山头就要爬上去,应该了解的情况就要及时了解,应该检查的问题就要严格检查。不能懒,军事指挥员切忌懒,因为懒会带来危险,带来失败。
比方说,一个军事指挥员,到了宿营地就进房子,搞水洗脸洗脚,搞鸡蛋煮面吃,吃饱了就睡大觉。他对住的村子有多大,在什么位置,附近有几个山头周围有几条道路,敌情怎么样,群众条件怎么样,可能发生什么情况,部队到齐了没有,哨位在什么地方,发生紧急情况时的处置预案如何,都不过问,都不知道。这样,如果半夜三更发生了情况,敌人来个突然袭击,就没有办法了。 到那种时候,即使平时很勇敢的指挥员,也会束手无策,只好三十六计,跑为上计,结果,变成一个机会主义者。
机会主义和打败仗,常常是因为没有思想准备,没有组织准备,工作没有做到家,懒的结果。 因此,不论大小指挥员都要勤快,要不惜走路,不怕劳累,要多用脑子,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脚到、手到。
事情没有做好以前,不能贪闲。贪闲就隐伏着犯错误的根子。 什么事都要心中有底,“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雷打不动的干部,牛皮糖式的干部,不管有多大本事,都不是好干部。
个人体会:
林帅开篇说的很明白:
要勤快,该自己做的事情,一定要亲自过目、亲自动手,要把各种情况,环节,各个细节,做到了然于胸。
你作为领导,一定要明白自己和团队的分工,哪些是自己的工作,那些是属下的工作。
把自己的亲自做好,该下属做的,要及时了解,要严格检查。
对于职场人来说:
作为新晋领导,还没有建立自己的权威,和团队磨合还不到位,关键环节一定要亲自跟进(如项目风险评估、核心客户对接),避免甩手掌柜心态。
亲力亲为,事必躬亲,这是必须的,否则你对工作的把控,对项目的进展,都是一知半解,能做好领导才怪。
当然仅仅如此肯定是不够的,继续往下看。
二、要摸清上级的意图
对上级的意图要真正理解,真正融会贯通,真正认识自己所受领的任务在战役、战斗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打破框框,有敢于和善于在新情况中找到新办法的创造性;
才能有大勇,才能决心强、决心狠,敢于彻底胜利,有强烈的吞掉敌人的企图和雄心。
指挥员的勇敢集中表现在,歼敌决心的坚定顽强上面。
指挥员的大勇建立在,革命的最高自觉性和正确理解上级意图的基础上面。
个人体会:
在职场上,升职其实也是中层,甚至刚从基层升上来。
情况下,说管理有点过了,核心职能是执行,把上级领导的想法要求规划执行到位。
执行到位需要建立在,对领导意图清晰的基础上。
我们需要主动解读战略深意,不理解上级意图是做不好事情的(例:领导要求“降本”需区分成本优化还是战略收缩)
这些都是有方法理论可以套用的,比如通过“复述确认+方案预演”验证理解,减少执行偏差。
三、要调查研究
对于敌情、地形、部队的情况和社会情况,要经常做到心中有数。要天天摸,天天琢磨,不能间断。
这样做,不能看作是重复,实际上这不是重复,而是不断深化不断提高的过程,是取得正确认识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平时积累掌握的情况越多,越系统,在战时,特别是在紧张复杂的情况下,就越沉着,越有办法。急中生智的“智”,才有基础。
因此,调查研究工作要贯穿在各项工作中,要贯穿在每一次战役、战斗的整个过程,反对打莽撞仗、糊涂仗,反对急性病,反对不亲自动手做调查研究的懒汉作风。 特别是敌情,必须切实摸透。
因为敌情是活的,敌人必然会极力隐蔽、伪装他们的真实企图和行动。要尽一切可能不间断地侦察,查清敌人的部署和动向,看他扮演什么角色?是主角还是配角?是主力还是非主力?是骄兵还是败兵?能集中多大兵力向我们进攻和阻挡我们的进攻。查明敌主官的特性,看他惯用和擅长用什么战法,根据他当前的企图判断他可能采用什么打法,等等。
只要摸清了敌情、我情、地形的底,决心就快,就硬,就坚定。就不会被任何假象所迷惑,就不会被任何困难所吓住。
如果情况不清,就会犹豫不决,举棋不定,坐失良机,或者勉强下了决心,一遇风吹草动,听到畏难叫苦和不正确的建议,就容易动摇,可能一念之差,前功尽弃。
个人体会:
职场中作为中层领导,下属对工作的了解,对项目的理解都是部分的。
他们不知道整个任务的情况,而作为团队领导,必须了解方方面面的因素,团队本身的、跨部门的、客户要求的、市场变化的、成本预算的、时间的、突发因素的等等
亲力亲为不是闷头做事情,闷头做事情是做不好事情的。
需要自己了解详细的情况,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才能更好带领团队把工作做好,不断积累自己的威信和团队凝聚力。
最关键的就是,通过调查研究动态掌握行业趋势、竞品动因、团队能力短板,用数据代替经验判断。
比如你可以建立“客户/竞品/团队”三维动态信息,要看到问题的动态变化。
林彪元帅饰演者:马绍信老师
四、要有个活地图
指挥员和参谋必须熟悉地图,要经常读地图。熟读地图可以产生见解,产生智慧,产生办法,产生信心。
读的方法是把图挂起来,搬个凳子坐下来,对着地图看,从大的方向到活动地区,从地区全貌到每一地段的地形特点,从粗读到细读,逐块逐块地读,用红蓝铅笔把主要的山脉、河流、城镇、村庄、道路标划出来,边读,边划,等到地图差不多快划烂了,也就差不多把地图背熟了,背出来了。
在熟读地图的基础上,要亲自组织有关指挥员和参谋对作战地区和战场进行实地勘察,核正地图,把战场的地形情况和敌我双方的兵力部署都装在脑子里去,做到闭上眼睛面前就有一幅鲜明的战场图影,离开地图也能指挥作战。
这样,在你死我活、瞬息万变的战斗情况下,可以比敌人来得快,争取先机,先敌一着,掌握主动,稳操胜券。
个人体会:
战场上是地图,工作中就是规划、大纲、进度,工作不能盲目,要有的放矢。
你需要深度了解业务流程,或者项目计划,构建“闭眼可操作”的业务全景图。
这样的工作防范也有很多, 比如关键流程沙盘推演,提炼 SOP 与应急预案等。
五、要把各方面的问题想够想透
每一次战役、战斗的组织,要让大家提出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要让大家来找答案,而且要从最坏的最严重的情况来找答案。
把所有提出来的问题都回答了,再没有问题没有回答的了,这样,打起仗来才不会犯大错误,万一犯了错误,也比较容易纠正。 没有得到答案的问题,不能因为想了很久想不出来就把它丢开,留下一个疙瘩。
如果这样,是很危险的,在紧要关头,这个疙瘩很可能冒出来,就会使你们心中无数,措手不及。 当然,在战争环境中,要考虑的问题很多,不可能一次都提完,也不可能一次都回答完,整个战役、战斗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出问题和不断回答问题的过程。
有时脑子很疲劳,有的问题可能立即回答不了。这时,除了好好地和别人商量以外,就好好地睡一觉,睡好了,睡醒了,头脑清醒了,再躺在床上好好想一想,就可能开窍,可能想通了,回答了,解决了。 总之,对每一个问题不能含糊了事。问题回答完了,战役、战斗的组织才算完成。
个人体会:
只对着地图是打不好仗的,同样只对着工作计划是完成不好工作的。
需要把工作的方方面面的问题想透彻,关键点在哪里,难点在哪里,风险点在哪里,,发生了什么情况该如何应对等等
总而言之,重大项目前要组织“挑刺会”,预设失败场景(如资源中断、政策突变)
只要预设失败的场景,才能知道发生这种情况如何应对,来挽回失败。
不能抱侥幸心理,侥幸的结果,可能就是事后总结教训。所以可以用“预失败分析法”,事前复盘替代事后总结。
六、要及时下达决心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下决心打呢?
指挥员必须以最大努力组织战役、战斗的准备工作,力求确有把握才动手,不打无把握之仗。 但是任何一次战斗都不可能完全具备各种条件,不可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一般说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把握,就很不错了,就要坚决地打,放手地打。
不足的条件,要通过充分发挥人的因素的作用,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充分发挥人民军队特有的政治上的优势,充分发挥指战员的智慧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来弥补,以主观努力来创造条件,化冒险性为创造性,取得胜利。
个人体会:
工作都有困难,有困难就不做了吗?
当然不行,把计划做好,各个问题想透彻,然后就要下决心,带领团队一起搞定工作。
每个人都要自己的局限,不可能掌控百分百的信息,不要追求完美 万无一失,领导要有担当,基于工作目标,要果断下决定,果断行动。
七、要有一个很好的很团结的班子
领导班子思想认识要一致,行动要协调、合拍,要雷厉风行,要有革命英雄主义的气概。
都要勤快,都千方百计地办好事情,完成任务。
不互相扯皮,不互相干扰,不抱旁观者的态度。 如果领导班子不好,人多不但无用,反而有害。
个人体会:
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
在职场升职做领导,最忌讳白领导架子去指挥属下。
一个领导能做多少工作,一旦工作开始,具体落实到行动还是靠团队。
所以一定要能够团结团队,明确分工边界与协作节点,避免职责重叠内耗。一个和谐的团队,效率会事半功倍。
这里有很多管理方法,比如以目标凝聚力替代人情捆绑,定期校准团队对齐度
八、要有一个很好的战斗作风
有好的战斗作风的部队才能打好仗,打胜仗。
好的战斗作风首先是不叫苦,抢着去担负最艰巨的任务,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猛打猛冲猛追。 特别是要勇于穷追。因为把敌人打垮以后,追击是解决战斗、扩大战果、彻底歼灭敌人最关键的一招。在追击时,要跑步追,快步追,走不动的扶着拐棍追,就是爬、滚,也要往前追,只有抓住敌人,才能吃掉敌人。 好的战斗作风要靠平时养成,要靠实际锻炼,实在紧张、残酷的战斗中才能锻炼出来。
不敢打硬仗、恶仗的部队,让他打几次就打出来了,因为已经见识过硬仗、恶仗的场面,有了体会,有了经验,知道怎么打了,百炼成钢就是这个道理。做工作也要有好的作风,说了就要做,说到哪里做到哪里,要做得干脆利索,要一竿子插到底,一点不含糊,不做好不撒手。
好的作风的养成,关键在于干部。强将手下无弱兵,干部的作风怎么样,部队的作风就会怎么样。
因此,首先要抓好干部,要干部做出样子,影响带动部队。
只要干部作风好,指挥好战斗,多打胜仗,即使是新建的部队或者原来基础较弱的部队,也会很快打出好作风来,像铁锤一样,砸到哪里,哪里就碎。
个人体会:
团队好的作风,不是一时半会能建立起来的。
领导要有权威,有愿意分享。
做出了成绩,要给团队分享,平时要多给团队争取资源、利益、机会、学习,关键是团队才会跟着你打硬仗,关键时候定的上。
不能单纯的画大饼,灌鸡汤。
九、要重视政治,亲自做政治工作
部队战斗力的提高要靠平时坚强的党的领导、坚强的政治工作。 连队的支部一定要建设好,支部的工作要做活,就是要把所有党团员的革命劲头鼓得足足的,充分发挥他们的模范作用、带头作用,通过他们把全连带动起来,通过他们去做政治工作,提高全体指战员的阶级觉悟。
有了坚强的党支部的领导,有了坚强的政治工作,就可以做到一呼百应,争先恐后,不怕牺牲,前赴后继。战术、技术也要练好,特别是技术,如果枪打不准,战场上就不能消灭敌人,就不能解决战斗。
因此,军事训练不能马虎,党政工作要领导好训练。 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部队有了高度的无产阶级觉悟,有了好的战斗作风,再加上过硬的作战本领,就如虎添翼,就可以无敌于天下。 军事指导员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政治,要亲自做政治工作,调一批政治干部去做军事干部,不仅不会削弱政治工作,实际上是加强了部队的政治工作。
个人体会:
团队的思维意识很重要,特别是团队中有年龄差时,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咳宁不一样。
作为领导一定要注意多培训,给年轻人成长的机会,帮助年轻人从学生思维到职场思维的转变。
可以传递价值观(如客户第一)、消除认知偏差(例:解释战略转型必要性)。
具体沟通时用“故事化案例+数据对比”替代说教。要有正向激励,一定要亲自做,了解团队的动态,个人状态。
杨成武将军的结语:
这次谈话将要结束的时候,林军团长着重指出,当好师长最根本的一条是学好毛主席思想,照毛主席的指示去指挥作战,处理工作。
林军团长特嘱咐我把毛主席刚刚在抗大讲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讲稿带在身边,经常地读,反复地读。遇到问题,遇到困难就从那里找答案,找办法。
林军团长说,只要领会了毛主席的战略思想,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我坚决执行了林军团长的这一指示,把当时还是秘密文件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油印本带在身边,直到全国解放胜利,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征求展品时,我这才把这本最心爱的,给予我无穷力量和信心,指导我走过艰难而崎岖的战争道路的毛主席讲稿献给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个人总结,欢迎读者相互印证:
作为一名中层,需要在三个维度上,下功夫:
1、向上管理线:用“战略翻译力”消化意图,用“预案预判力”减少上级救火;
2、横向协作线:以“流程共建”替代“职责扯皮”(例:与销售部共订客户移交标准);
3、向下赋能线:做“问题清除者”而非任务派发者(例:主动协调 IT 部为团队开发提效工具)。
中层核心价值在于转化战略为行动,既要避免陷入执行细节,更要防止脱离业务空谈管理。
正的中层权威来自“打胜仗的能力”——既要像师长般洞察全局,更要如连长般冲锋在前。当团队信任你能带他们赢,管理自然水到渠成。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 [转贴]如何看待佛教是主要宗教中唯一出现信徒人数负增长现象的宗教?
- [转贴]京剧为什么没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