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李贺之交

贺知章与李白是盛唐时期两位极具影响力的诗人,他们的交往堪称唐代文坛的一段佳话:

1. 忘年之交:年龄悬殊的知己
年龄差距:贺知章生于公元659年,李白生于701年,两人相差42岁。当李白初入长安(约742年)时,贺知章已是83岁高龄的朝廷重臣(官至太子宾客、秘书监),而李白则是41岁的后起之秀。
一见如故:据《新唐书》记载,贺知章在长安紫极宫初见李白,读其《蜀道难》后惊叹:“子,谪仙人也!”这一评价迅速提升了李白在长安文坛的地位,成为他“诗仙”美誉的源头。
2. 提携与引荐:文坛伯乐
金龟换酒:贺知章对李白的才华极为赏识,相传他曾解下御赐的金龟(官员佩饰)换酒与李白共饮,可见其豪爽与惜才之心。此事被杜甫写入《饮中八仙歌》:“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李白斗酒诗百篇。”
仕途助力:贺知章与玉真公主共同向唐玄宗推荐李白,促成其供奉翰林的职位,使李白得以接近权力中心,写下《清平调》等宫廷名作。
3. 精神共鸣:狂放不羁的“饮中八仙”
两人同属“饮中八仙”之列(杜甫诗中所列八位好酒名士),性格皆豪放洒脱,好酒、好道、好游仙。贺知章的《回乡偶书》质朴自然,李白的《将进酒》狂放飘逸,虽诗风不同,但精神内核相通。
贺知章晚年辞官归隐为道士,李白亦终身崇道,两人在道教思想和隐逸情怀上多有共鸣。
4. 诗坛余韵:李白的深情追忆
贺知章于744年辞世,李白写下《对酒忆贺监二首》,其中“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等句,真挚表达了对这位伯乐的怀念。另一首《送贺宾客归越》则以“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遥想贺知章归隐后的生活,情感深厚。
总结
贺知章与李白的关系,是盛唐文人相重、诗酒风流的缩影。贺知章以伯乐之姿提携后进,李白以诗才回馈知遇之恩,二人的交往不仅成就了彼此,更成为唐代文化开放与包容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