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未来婚姻市场会像房价一样崩盘吗?
一件事情,越来越多的人不再选择干了,大概率是因为:
坏处大于好处了。并且对于男女来说,都是受损了,不仅仅是哪一方的利益受损。
可能会有朋友问:
以前结婚的好处也没有太大啊,为啥以前那时候的结婚率、生育率都那么高呢?
嘿嘿,那是因为那个时候的信息比较闭塞,信息无法广泛流通,很多人还看不到其他人婚姻的好(产生攀比心理),也看不到某些婚姻的坏,意识不到太多婚姻的坏处。那就自然而然、稀里糊涂的结婚生子了。以前养孩子,管口饭,饿不死就行,现在养孩子,真的是全家齐上阵,真的很累很累。
——————————————————————
跟各位八卦一个消息:
美国、加拿大这边的很多男的,有钱,条件好,集中在75-87年,他们基本都是有好多个小女朋友,有些帮他们生了孩子,有些没生,但他们普遍没有婚姻的束缚。
婚姻一方面束缚了他们出去玩,难得在家里扯皮,一方面是要涉及到分财产,那干脆不结婚,他们基本上是这种:
这是我的一群女性咨询客户们的反馈,她们目前接触的这些大哥,基本都是一个操作模式,会生孩子,请专业团队养,但是就是不结婚。
平时跟朋友闲聊,也会感慨:
———————————————————————-
上面说的是少部分有钱人不结婚,其实在广西、贵州、甘肃、海南等地的农村地区,闲置了大量的农村底层青年,也是放弃幻想了:
有钱人很多是属于主动选择不结婚,底层的很多青年是被迫的不结婚,面对着高房价、高彩礼、高的生活成本,高的养育成本,他们无能为力,被迫退出了婚恋市场。
他们不结婚,不代表没有性生活。
他们解决性需求的途径:一般是打飞机、洗澡、五小区、野水沟。
—————————————————————————
前几天,有个朋友问:为什么50后、60后、70后,甚至是80后的贫穷男性可以娶到很漂亮的、颜值很高的同龄人,而现在的90后、00后们,几乎不可能重复这个过程了?
这里面的原因有蛮多,其中最重要的理由,是以下几条:
1:当时的国民经济整体比较疲软,全民一起穷困潦倒,除了少部分上面的人,下面的人几乎都是没啥经济上的差距的,城里的一些男性工人,在当时都算是体面的了,虽然他们工资低,但是由于他们的社会地位相对农村人要高,他们还有机会获得部分颜值高的女生的青睐。这是第一层的经济因素。
2:传统的思想观念里,家族和父辈们对于女性的人身控制极其深入,我们可以重温到古老的影视剧里面呈现的“你嫁不出去怎么办?”之类的的恐吓式语言,导致了部分女性从生下来就有一个执念,那就是不管如何,要把自己嫁出去。在有些时代,一些女生,如果超过了30岁还是未婚未育的状态,仿佛触犯了天条一样的严重。这就导致了当时的很多女性随意地嫁人,再加上以前的人身控制、户口限制、无法自由迁徙,她们可以选择的范围小,她们很多时候只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3: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上了一个档次,其次是传统婚恋思维的解体。贫富差距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生活品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些人一餐饭的费用抵得上大部分人一年的收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传播,越来越多的女性了解到了这一残酷的真相。原来真的可以通过跟某些人在一起而获取到天上般的快活日子,那为什么还要作践自己去跟普通人甚至是穷人结婚生子呢?
4:同样是由于互联网的作用,大部分女性原本需要的一些所谓的情绪价值的阈值越来越高,一般的男性,提供的情绪价值,根本不值得一提。而在关键时刻,真正管用的,还是钞票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5:女性广泛地参与了基础教育体系,还有一些女性接受了高等教育的洗礼,在经济地位上获得了提升,不再完全依附男性群体,这使得她们有了更大的婚恋自主权。嫁不嫁人,嫁什么人,跟什么人在一起生活,我跟这个人在一起生活,我的目的是什么,这些都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
感谢改革开放、感恩时代馈赠,这可能是中华五千年上下,女性地位和女性自由程度最高的一个时期了,她们在法律、秩序、文明的呵护下,可以去选择和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经济上的狂速增长,带来了很多女性更大的自由空间。我们纵观历史、横看世界,经济程度越是高度发达的地方,全民受教育水平越高的地方,女性的自由程度相对是更高的。中国部分地区的女性人生选择自由度,真的是走在了世界的前面。
相比于很多底层男性的被迫不婚,目前很多选择不婚不育的女性,反而是主动的。
她们很清醒自己要什么,互联网的婚后生活的广泛传播让她们看得更清楚了,她们不想成为生育机器、也不想成为免费保姆,不想成为一家人的老妈子,想要更轻松自在的生活。
如果有那种把她们娶回去供起来的,啥事不用干的,那还是会考虑考虑,只是这样的男的太少太少了,大部分集美没这这种机会。还有一些超级有钱的男的呢,手里握着大把的资源,可以养是个小老婆,但这些女孩子可能不愿意去分享伴侣,也就不愿意了。
越来越多的女孩子觉得结婚生子会很吃亏
越来越多的男孩子觉得结婚生子是自己要当一个供养者,还要遭遇老婆的绿帽子,还要被分财产,那自然而然地就更少的人选择走入婚姻了。
———————————————————————-
有个妹纸问过我这么一个问题:
“哥,我一个姐妹的男朋友,送了她成都的一套大平层,700多万,全款,还买了一辆车,我跟我男朋友还租住在玉林的老房子里,一个月2000的房租,我要付1000,这姐妹说介绍她男朋友的朋友给我认识,只要我给他生个娃娃,不用结婚,也给我买房买车,我心理有点动摇了,我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吗?”
这一切又要说到我最近写文章的根本了:
贫富差距的继续扩大,必然造成传统婚姻关系的崩塌。
建国初期到2010年左右的相对稳定的婚姻关系是建立在:
社会传统思想束缚
大部分人很傻很蠢
人们难以离开出生地(2000年以前)
大部分人的财富分化不太大
没有互联网的广泛传播
此时此刻的社会状态,是有很多占有社会资源多的人,可以轻松养几十个、甚至养几百个女人,只是他们体力没这么好,一般就养个几个人;但是占据社会人口更多的下面的人群,连一个老婆都养不起,这真的是一个巨大的bug。
本质上是社会矛盾,但是被转移到了男女关系之上,大家可以回忆下十五年前的社会氛围,尤其是校园里的男女关系:
那时候,普遍没有如此拜金,男生女生相对还比较在乎感情,都不敢大声地说出找有钱人结婚的这个口号,现在的互联网,到处都是怎么找到有钱人结婚的教学和方法,以及类似的许愿帖子。
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
我读大学那会,有个兄弟去摆摊,创业资金缺一万,她女朋友把压岁钱拿出来给他撑了起来,这在今时今日,这样的事情发到网络上,那可能会被喷哭。
我们的贫富差距真正大距离拉开的,也就最近这十年,有钱的那是真的太有钱了,没钱的,欠债的,那是越欠越多。
这种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放大,必然会造成男女关系的进一步对立和恶化,本质是阶级的对立,但是被转嫁到了男女对立这块。
不知道后面的走势会如何,只希望大家能够理性看待这一切,友好地对待身边的异性,男的别欺负女的,别嫌弃女的,有话好好说;女的别歧视男的,别嘲笑男的,说话客气点。
大家做不成夫妻,做不成伴侣,至少把对方当做一个正常人来看待,不要动不动就上升到男女对立面,真的完全没必要,大部分普通人,终归是被全体玩弄的对象,内部就别搞那么多矛盾了,要把矛头指向你们面临的真正的矛盾……
结婚不是责任和义务
是个人的权利和自由.
结婚可以很幸福,也可能很惨很惨
但现代社会的婚姻大部分是一地鸡毛
不结婚不一定不幸福,可能挺快乐的
是否选择结婚,完全取决于自己
没有人能帮你做选择
更没有任何人帮你承担后果
如果恰好享受幸福 那也是自己.
结婚没错,不结婚也没错
关键是你要深思熟虑,周全考虑
切不可盲目地随波逐流和听人摆布
我说的这个人,是任何人
结婚这个事儿,是一个人少有的自主权
现代社会了,没有几个人拿刀逼着你结婚了.
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的传统叙事框架和概念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女性觉醒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男性也慢慢跳出了这个束缚。
当婚育能够获得好处的时候,年轻人自然会前赴后继;当婚育的风险逐渐增加的时候,自然会有更多的人退缩,大部分人都不是太傻,只是不那么聪明而已,太过明显的陷阱,很多人还是不会往里面钻进去的。
大量个体选择不婚的时代来了,但是大量群体不育的时代还没来,想要后代,目前依然是主流。
所以哈,现在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dy,尤其是稍微有点钱的人,那是真的很想找人生孩子,给一笔钱,但是不结婚。
祝福各位都能在自己的预定设想轨道下轻松快乐地过一生,祝福各位勇敢做自己,祝福各位能够找到满意的人生路径。
————————————————————————-
不过最近也观察到了一个现象,也有朋友开始做跨国婚姻咨询了,目前做得还非常不错,需求巨大,越来越多的男孩子开始考虑非发达国家的新娘,毕竟不需要那么贵;越来越多的女孩子开始考虑发达国家的男性,毕竟可以转移支付。
这可能是这一代人的出海吧………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宿命吧.
祝好运.
- [转贴]女性慕强慕的到底是什么?
- [转贴]很奇怪,明明科学对现代文明的进步起着近乎决定性的作用,可为什么还有人不相信科学?甚至反过来说科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