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洪承畴投降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很多人没提大环境这个东西。

洪承畴1642年投降。

皇太极1643年去世。

那么多成年皇子,皇弟都在。

结果,庄妃八岁的儿子登基。

多奇怪啊。

这里面没有一双无形的手,拨弄风云,八岁小儿凭什么?

然后就是漫长的孤儿寡母,主少国疑的状态。

顺治八岁登基,外面一帮子虎视眈眈的哥哥,叔叔,骄兵悍将。

能依赖的,只有太后,也就是原庄妃,后来的孝庄。

孝庄能靠谁?

她能信谁?

豪格,多尔衮这些人,都想当皇帝。

说白了,属于敌人。

后来豪格被冤死,就是因为政治斗争失败。

孝庄太清楚,政治斗争失败了,一定会死。

这时候,她需要一个有大智慧,或者说特别善于政治斗争,特别善于玩心眼的人。

谁?

洪承畴是不二之选。

她为啥会有这个认知?

因为皇太极表达过这个意思,说自己得到洪承畴,等于瞎子找到领路人。

没错,他认为,洪承畴是大清的领路人。

都有点精神领袖的意思了。

问题来了,怎么笼络精神领袖?

那还用说吗?

当然是用肉体。

因为当时的形势,孝庄除了这个,什么也给不了。

如此日久生情。

精神领袖对一切女人,都有致命吸引力。

和精神领袖比,大清血脉算个锤子?

况且,在幼儿当皇帝,自己当太后这个阶段,孝庄体验到了权力的滋味。

怎么肯放手?

顺治这个皇帝,属于是被扭曲了。

特别缺爱。

所以死个妃子就想出家。

孝庄对他的爱,极其欠缺。

这个时候,孝庄把爱给谁了?

再看后面,孝庄对康熙,那是何等的慈爱。

她连权力都能放弃。

为啥?

很可能是因为 。

这是和精神领袖生的孩子。

是爱情的结晶,是伟大的寄托。

再后来,康熙十四岁灭鳌拜,本事哪来的?

他的叔叔是不可能教他的。

他的叔叔恨不得他是个傻子,永远当傀儡。

孝庄就是一后宫夫人。

没经过历练,能有多高的见识?

背后肯定有个人精,有个总策划。

别说,大概率是洪承畴。

除了他,有这个本事,还和铁帽子王这些人没关联的。

找不到其他人。

……

还有一个点,史学家百思不得其解。

很多人议论过,怎么也弄不清楚的一件事,简直是悬案。

那就是,洪承畴投降清朝之后。

进入了一种漫长的,神经病一样的亢奋状态。

这可不是秘史。

这是正史,而且多处记载。

并且,他比大清铁帽子王还要上心,还要鞠躬尽瘁。

就是要把明朝给灭了。

至今都是史学上的谜团。

罗胖有一期节目,谈过这个问题。

现在还在,节目叫罗辑思维,第几期我忘了。

罗胖也是弄不清楚,老头咋就那么亢奋呢?

如果他是在为自己儿子打天下,那一切都可以解释了。

当了一辈子臣子,自己儿子能当皇帝,还是大清的皇帝。

这种瞒天过海,滔天秘密藏在心里。

就算再稳重,也会有异常表现。

没办法,他需要发泄,需要表达自己的狂喜。

愚弄天下人。

万山我为峰。

没高兴死,心理素质真牛逼。

……

洪承畴投降当卷王这件事,从史料看,根本就匪夷所思。

打仗是他主动要去的,跟着多尔衮。

多尔衮对洪承畴是很尊敬的,因为打过。

多尔衮直接就表达过:虽然我们赢了,但你小子,把我们收拾得也够惨的。

有点惺惺相惜的意思。

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就是大清卷王,军国大事都是他在干。

但是,和洪承畴在一块,他才明白,他算个屁的卷王。

比如说打大顺,就是李自成的残军。

打一阵子,打跑了,多尔衮就说,行啦,歇歇吧。

洪承畴:歇你麻痹,干他呀。

嗯?

多尔衮懵逼了,哥,你也太想进步了吧?

比如打南明,赢了一场,多尔衮就说,好累啊,扎营吧。

洪承畴:累你麻痹,弄他呀!

嗯?

多尔衮又懵逼了,心说什么情况啊?

我天字第一号的铁帽子王,独揽大权的摄政王,玩嫂子的弟弟王,你踏马的一个降将,你卷你妹啊?

他就开始观察洪承畴,想弄清楚这老小子到底是怎么回事。

观察之后,他得出一个大吃一惊的结论:这叼毛,比我更爱大清!

然后

灭南明,平江南的事就交给洪承畴了。

说白了,对南明作战,洪承畴是主持大局的人。

史料形容他和多尔衮的关系,叫撺掇。

都是他撺掇多尔衮干这干那。

多尔衮都被忽悠成煞笔了,一愣一愣的,跟不上洪承畴的脑回路。

其实大清从上到下,对统治整个中国根本就没有信心。

皇太极为啥说瞎子找到领路人。

因为他明白,历史上的蛮族,一时强横,但都是无法持久的,元朝够强了吧?

也没撑多久。

更不要说匈奴啊,柔然啊,突厥啊,这些蛮族都不见踪影了。

根本原因是什么?

文化。

文化这个东西,也是一种战争。

低级文化就是拼不过高级文化。

早晚被忽悠,然后忽忽悠悠就瘸了。

比如大秦,统一六国好牛逼啊。

可大秦就是低级文化,追求的是耕战,意思,老百姓就干两件事,一,打仗,二,种地。

这种低级的玩意,就算一时强大也没用。

第一,内部玩不转,谁踏马想一辈子就种地打仗啊?

秦军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问题,谁愿意当一辈子狗,当一辈子鸡啊?

第二,外部玩不转。

六国文化昌盛,哪里能接受这个?

六国对秦国畏惧,同时也有发自骨子里的鄙夷。

打不过是真的。

打不过我也看不起你!

哦,你嬴政,不把秦国人当人,也不把我们当人。

大家一起当鸡当狗。

这踏马是什么几把文化?

所以,秦国在文化上,无法同化六国。

什么车同轨书同文。

这些都是最浅薄的玩意,都是形式,连个屁都算不上。

大清也是一样。

大清有个几把文化?

大清强在简单,强在有功必赏。

相反,大明属于太有文化了,掉进文化漩涡里了。

大明靠什么赏罚?

靠扯淡!

没错,大明的赏罚体系靠的不是谁有功劳,谁犯错了。

而是扯淡。

其实大部分王朝,一旦进入和平阶段,基本都是这样。

你有没有功劳,要看朝堂的扯淡。

说好听点叫辩论!

就是说你有功还是有罪。得聊啊。

聊是什么?

聊就是文化,就是忽悠。

大臣皇帝,就看谁的忽悠能力强。

结果,东林党忽悠能力最强,把持朝政。

这种互相忽悠,互相扯淡,就是文化漩涡。

维特根斯坦有句话:语言的边界,就是思想的边界。

……

大清这边的语言体系,和大明这边的语言体系,就没法比。

皇太极看大明,根本就看不懂。

打仗一直赢,越赢越害怕。

他已经感觉到了,大明很弱,但大明又超强。

大明是一个文化漩涡。

大清这种小虾米,进去了就是个死。

连个小水花都不会泛起。

所以他需要领路人,需要精神领袖,需要有人帮他弄懂大明文化漩涡。

后人很难理解,皇太极怎么连老婆都送?

因为大家生活在现代文明。

现代文明是比大明更大的文化漩涡。

但当时的皇太极,多尔衮这些人,他们面对大明这个文化漩涡,那是发自内心的恐惧。

打仗能打赢,没用啊。

用潘子的话来说,你把握不住。

想要把握住,必须了解这个文化,必须要有领路人。

这也是为什么大清学习汉文,放弃满文。

完全是没办法。

文化层次不一样。

低级文化是小漩涡,高级文化是大漩涡。

小漩涡进入大漩涡,骨头渣渣都剩不下。

尤其,大明在古代文化中,放眼全世界,都是一朵奇葩。

文化层次之深,数一数二。

武力弱小,但自信心爆棚。

看看南明在干什么?

内斗!

并一直内斗!

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力量,都放在内斗上了。

如果有外星人降临,看着南明的表现,肯定会认为,南明没把大清当回事。

如果当回事了,怎么会一直内斗,看都不看大清一眼?

大明从始至终,在大的意识形态上,就这个态度,就根本看不起大清。

你说皇太极怕不怕?

打不过我,还看不起我。

我要赢了,我就死了。

消灭明朝的时候,也是大清灭亡的时候。

看不懂,理解不了,但是能感觉到巨大的危险。

皇太极都有巨物恐惧症了。

所以他才会不遗余力的拉拢汉臣。

意思很简单:我就是个臭丘八,教我点文化呗。

我老婆挺白的,肌肤如玉,你若不嫌弃,上手玩一把。

老婆被玩了,你以为皇太极感觉羞耻?

屁!

他的感觉是光荣。

我草!你连我老婆都玩,没把我当外人啊。

咱们同道中人,教我点文化呗。

基本是这个态度。

因为皇太极看出来了,文化才是最牛逼的。

大明整体呈现出来一种无意识的的霸气:

我打不过你。

但我能忽悠死你!

……

洪承畴这边呢,他也是第一次那么近距离的靠近大清,观察大清。

一番观察下来。

咦?

我的娘嘞,有漏洞啊。

他发现大清这边有个巨大的bug.

他做的事情,就是卡bug.

你大清武力强,但我钻你们的空子,让我儿子当你们的皇帝。

……

我想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一个东西丢了,怎么也找不着。

这时候,如果有个外人进来,很可能一眼就找到了:这不在这呢吗?

洪承畴也是如此。

大清的八旗啊,铁帽子王啊。

他们一直生活在那种环境下。属于是身在此山中,不识庐山真面目。

洪承畴是外来户,又聪明绝顶,他一下就发现bug了。

然后吧唧,卡进去了。

……

古代选官,要求身,言,书,判四字。

身就是身材容貌。

大明尤其如此,要求近乎荒唐。

长得丑想当官是很难的。

发生过很多记录在册的事。

比如,长得丑,你明明是状元,但就不给你。

长得丑,你明明应该继承爵位,不好意思,没有。

朱元璋的时候还发生过,一个官员犯罪了,朱元璋一看,好帅啊,直接就没事了,继续当官吧。

当时特别重视汉官威仪。

洪承畴来自偏远地区,家境贫寒,他的容貌肯定差不了。

还有一个,他家虽然穷,偏偏,他家是卖豆腐的。

这不是巧了吗?

他本人从小到大,帮着磨豆腐。

别小看豆腐,有豆腐吃,蛋白质跟得上,就会长得高。

天天磨豆腐,身体就强壮。

你想啊。

孝庄当时三十八岁,如狼似虎的年纪。

皇太极是三百斤的大胖子,马上要死了。

她本人又不受宠,突然之间,见到一个又高又帅又强壮,文才渊博,汉官威仪的洪承畴。

能不迷糊吗?

况且她本人是蒙古族,也不在乎你爱新觉罗家的血统啊。

一年万年,老房子失火,就爱上了呗。

还有一个前提,她本人的感情非常不顺。

在皇太极身边不受宠。

下嫁多尔衮,也是非常不如意。

多尔衮自己说过,打仗的时候,熬坏了身体。

多尔衮就不行,但是呢,多尔衮占有欲强啊。

大概率性虐待孝庄了。

所以后来孝庄让顺治鞭尸多尔衮。

鞭尸啊,这得多恨。

一个女人,从来没有体验过爱情的滋味。

从来没有体验过当女人的快乐。

吧唧!

这俩都来了,能不迷糊吗?

……

再一个。

见到洪承畴之前,孝庄就是个棒槌,没啥心眼。

别说什么政治斗争。

在后宫一亩三分地,她就斗不过别人。

要不然也不会,被当个物件,送到洪承畴这。

后来为什么那么强?

跟谁学的?

看顺治朝的历史。

好家伙的,哪里像个小孩子在当政?

那是八面出击。

老练狠辣。

好多大臣都死在这个期间。

等多尔衮一死。

整个大清都在孝庄手里。

结果,没了多尔衮,玩得更溜。

一个后宫妇人,能力哪来的?

吕后,武则天都是跟着强大男人学的。

吕后不用说,跟着刘邦学了一辈子,水平也就那吊样,落了个吕氏灭门。

武则天跟着李世民学,跟着李治学。

水平也是那吊样,别说和李世民比。

她给李治都没法提鞋,一只都提不起来。

所以,女人学权术,是极其艰难的。

很重要一个原因,缺乏历练。

女人不能打仗,不能做官,太缺乏实务经验。

所以,吕后,武则天这种,跟着超级牛逼的人学习,也到达不了巅峰。

看孝庄的实际表现,接近巅峰。

她先是垂帘听政顺治。

然后垂帘听政康熙。

几十年孤儿寡母。

结果,大清越来越强。

她自己的权力越来越大。

这要没有好老师用心教,能行吗?

皇太极不喜欢她,显然不会教她。

她恨多尔衮,显然多尔衮也没有教她。

谁教的?

……

一个女人能被当做礼物,至少说明两件事。

一,她很美,不然就算不上礼物。

送个丑女拉拢重要人物,像话吗?

二,她缺乏斗争能力。

在遇到洪承畴之前,她说白了,就是一个无足轻重的玩物。

多尔衮属于是人菜瘾大。

他身体坏掉了,但是呢,他又特别好色。

他能娶孝庄,也说明,孝庄绝对是一等一的美人。

至于画像。

一来那时候她已经老了。

二来,她是太后,画师也不敢把她画的香艳性感啊。